已有人感染“食腦蟲”!嚴重可致命!福建疾控提醒

最近

兩則兒童玩水後感染“食腦蟲”的新聞

引發關注

一名5歲女童游泳、泡溫泉後感染“食腦蟲”昏迷不醒,隨後轉入重症監護;另一名男童打水仗後持續發燒,感染“食腦蟲”……

“食腦蟲”是什麼?該如何預防?

福建省疾控中心發佈提醒

警惕一些傳染風險高的場景

1

“食腦蟲”並非真的蟲子

而是一類

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蟲

(單細胞小生物)

在自然界中

普遍存在於水體

(湖泊、泉水、井水、污水等)

淤泥、塵土和腐敗的植物中

這類阿米巴感染的發生、發展並不依賴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而是主要經皮膚破損處、鼻腔黏膜侵入或呼吸道感染人體,可侵入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眼部或皮膚,引起嚴重損害甚至死亡。

2

自由生活阿米巴

主要包括棘阿米巴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等

棘阿米巴可致人類多種疾病,即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及阿米巴性慢性皮膚潰瘍。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也可引起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與棘阿米巴相似,呈亞急性和慢性過程。它還可引起播散性感染,累及腎臟、腎上腺、胰腺、甲狀腺和肺等。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可引起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其潛伏期約1~7天,感染後起病急,病程短,預後差,死亡率高。

3

“食腦蟲”感染雖然罕見卻可致命

科學預防、及早識別是關鍵

福建疾控建議

■ 家長們帶孩子在野外玩水的時候,避免在停滯的、不流動的河水或溫泉中游泳、洗浴、嬉水,或應避免鼻腔接觸水;

■ 人體皮膚有傷口時,應儘量避免接觸不潔淨的水和泥土;

■ 如果玩水後出現劇烈頭痛、高熱、噁心嘔吐、精神狀態不佳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記者 陳丹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製 雷巖平 王臻

福州晚報新媒出品,綜合福建疾控,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