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第七節活動課引反彈 新北教育局澄清:非強制
教育部建議國中小第七節課安排體育、藝術、生活等活動課程,引發基層教師反彈。記者張策/攝影
教育部建議國中小第七節課安排體育、藝術、生活等活動課程,引發基層教師反彈。新北市多位議員質疑政策脫離現實、加重學校壓力,呼籲市府撤回公文、中央停用獎金施壓。對此,新北市教育局強調,市府立場也是爲「鼓勵」性質,並非強制執行,市府僅依規定轉知教育部公文,未列入考覈或績效項目,呼籲外界勿過度解讀。
教育部今年4月發文給地方,建議中小學第七節課可安排活動性質課程,包含體育、綜合活動、藝術與生活等,引發基層教師與教育團體反彈。有教師指出,當前師資嚴重不足,課表排不出來,政策若未考量現場困境,恐淪爲「紙上談兵」。
新北市議員黃淑君呼籲市府立即撤回具強制性的第七節活動課函文,迴歸教育部原始「鼓勵、無強制力」立場。她質疑,中央以績效獎金作爲推動誘因,實爲「看似自願、實則強迫」,不僅扭曲政策初衷,更讓基層教職員喘不過氣,應先補足師資、減輕行政負擔,而非畫夢想、壓基層。
議員曾煥嘉也指出,第七節安排活動課的想法或許出於良善,但政策推動應更貼近現場。他提醒,多數學生與家長的作息早已固定,若未充分評估就強推新制,不僅排擠課後輔導,也恐影響家長接送與時間安排,影響層面廣泛,「應多聽聽第一線意見,而非單向決策」。
對此,新北市教育局表示,早在4月15日即已向教育部國教署反映執行困難,並建議中央提供更具彈性的調整方向。7月9日接獲國教署函示後,市府於7月28日轉知最終內容,並強調該政策爲「鼓勵」性質,學校可依課程安排、師資配置與學生需求彈性調整,絕非強制。
教育局補充,課表上傳及獎勵金制度皆爲教育部設計,新北市無權更動或設定標準,已就基層壓力再次向中央反映。市府將持續秉持尊重學校專業、支持創新教學、反映現場困境的原則推動教育政策,盼中央與地方共同落實學生學習與校園發展目標。
新北教師工會理事長林松宏說,課表需考量特教學生權益、排出不同領域老師研習時間、錯開不同行政業務研習時間等,同時也會看各領域學習均衡,比如某些需連上2節,有些課要隔一天再排課等限制,每次排課都要排3天,再經過教學組長、教務處、授課班級老師多方調整後,纔會定案。教育部若強硬執行第7節課全面安排活動課,不僅課表失去彈性,空間恐怕也不足以容納所有學生活動。
「雖然教育部稱是鼓勵性質,但行政單位看到公文仍有執行壓力。」林松宏直言,他建議應取消,若家長、學生認爲課表失衡可以跟行政團隊反應、個別微調,而不是透過行政端統一規定,呼籲行政端應到第一線看看實際情況,別過度指導。
北市教育局表示,4月底及5月初接獲教育部公文,考量排課及配課爲學校權責,尊重學校的專業自主,鼓勵並協助學校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支持,規畫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目前尚無接到相關陳情案。
有北市資深老師指出,最後一節課排活動課程確實沒什麼不好,排課邏輯上第四節、下午第一節前後,可能會避免排體育課等動態課程,其他就是看學校規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