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上有個開關,能治很多病,只是很多人不知道!

自古以來,中外歷史上名醫和聖人有很多運用全息醫學從腳底治病的記述。

腳雖然位於人體最低處,但它是人體的根本。一個人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反之,步調沉重,是身體疲憊不堪的表現。

腳被稱爲人的“第二心臟”

我們的腳上有多個重要穴位,遍佈身體各個器官的反射區,與臟腑連成一個整體。一些生活中的小毛病,我們可以從腳部來調節。

中醫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說,即全身許多疾病可以從足而治癒。

同時,人的衰老也是從腳上開始的。

因此,可以看出,腳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以下這幾種病症,通過腳部就可以調理。

腳上的“治病”開關

1.眼乾——揉大腳趾

“肝主目,肝開竅於目”,如果肝不好,眼睛得不到滋養,也就容易出現問題。

肝經起於大腳趾。所以,經常刺激大腳趾可以加強肝經的氣血,從而滋養眼睛,緩解不適症狀。

長此以往,比點眼藥水更加能夠從本處理,肝血活了,眼睛自然溼潤,緩解不適症狀。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大腳趾,揉捏3-5分鐘,力度適中即可。

2.腎氣不足——擡腳跟

我們都知道搓擦腳心能補腎氣,這是因爲腳心有個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屬於腎經。氣血從這個穴位“涌”出來,然後沿着經絡滋養全身。

擡腳跟不但能按摩到這個穴位,還能拉伸腳底的腎經,起到刺激腎經的效果。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每天做30-50次,分成2-3組做完就可以了。

其實在下午五點左右,是腎經氣最旺的時候,這個時候擡腳跟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輔助降壓——轉腳腕

有高血壓的人,一般有踝部發硬的症狀,轉動踝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對老人來說,經常轉動腳腕,有助於抗衰老、降血壓。

每天早晚各做1次,一般每次左右各轉100下。

4.靜脈曲張——踮腳走

踮腳運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足部鍛鍊法。

這項運動會讓小腿後側收縮,肌肉的收縮產生的擠壓會促進血液的循環。

每天堅持2—3次,每次5—10分鐘。長期進行這項運動,能夠有效緩解靜脈曲張。這個動作對久坐、久站所導致的經脈曲張特別有用。

5.消化不良、口臭、便秘——扳腳趾

反覆將腳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時配合按摩第二、三腳趾趾縫間的內庭穴(此穴管理人脾胃),每次1-2分鐘就好。

可以在看電視或休息時進行。對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宜順着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

對於脾胃虛弱、腹瀉、受涼或進食生冷食物後胃痛加重的患者,可逆着腳趾的方向按摩,有一定作用。

6.抗衰老:常擡雙腳

擡高雙腳也是鍛鍊足部的有效方法,堅持每天擡高雙腳2-3次,每次5-10分鐘,就會使腿部的肌肉得到放鬆,心肺的氧氣供應和血液迴流得到加強,對大腦和心臟的保護作用尤爲明顯,還具有抗衰老作用。

來源:老年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