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出富民答卷

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椒”出富民答卷

——藤縣新慶鎮人大助推特色產業發展記

盛夏時節,藤縣新慶鎮200畝辣椒基地迎來豐收。翠綠的椒田裡,修長的8號線椒掛滿枝頭,農戶們忙碌的身影與歡笑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豐收畫卷。“去年還是撂荒地,多虧盧代表幫忙流轉土地,現在銷路不愁!”管理人員謝佐鑑的一席話,道出了人大代表助力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聽民意破難題:代表調研促成產業落地

新慶鎮思亥村的連片撂荒地,曾是縣鎮人大代表、村支書盧永柱心頭的一塊大石。面對土地閒置、村民外出的困境,盧永柱帶領代表小組走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傾聽民聲。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羣衆心聲:有的建議流轉土地規模化經營,有的提議發展辣椒、韭黃等高效作物,留守村民更期盼“家門口”的就業機會。

經過深入調研,盧永柱在鎮人大會議上提交了《關於思亥村“小田並大田”治理撂荒地的建議》和《關於扶持辣椒產業規模化發展的建議》。他在建議中特別指出:“辣椒產業週期短、效益高,適合本地種植,建議政府提供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和銷售保障。”鎮人大將其列爲重點督辦事項,推動鎮政府整合土地資源、提供政策支持,將辣椒產業納入特色農業發展規劃,並引進農技指導,通過整合涉農資金提供種苗補貼、邀請農技專家駐點指導、組織外出考察學習等舉措,爲辣椒產業奠定基礎。

盯落實促發展:盤活資源助農增收

盧永柱帶領村“兩委”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成功流轉撂荒地200餘畝。通過實施“鄉賢迴歸”計劃,吸引謝廷金等能人返鄉創業,創新“村企聯姻”模式,既盤活了土地資源,又創造了就業崗位。

“我們採取訂單農業模式,與一線城市簽訂保供協議,確保產銷對接。”基地負責人謝廷金介紹,8號線椒年種兩季,畝產可達8000斤,產值約1.2萬元。正在採摘的李嬸笑着說:“每天能掙100元,還能照顧家裡,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在代表推動下,下半年全鎮辣椒種植面積將從200畝擴大到700畝,累計帶動300餘人就業增收。

代表們延伸履職觸角,定期深入基地瞭解困難。在得知技術短板後,立即協調農技員開展地膜覆蓋、科學施肥等培訓;針對市場風險,幫助建立“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一個個暖心舉措,讓辣椒產業真正成爲惠民富民的“紅色引擎”。

解民憂保成效:延伸履職護航產業

面對春耕乾旱,鎮人大組織三級代表調研,組織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成立抗旱調研組,深入各村查看水源、走訪農戶,發現灌溉設施老化、抗旱設備不足等問題,並形成《關於提升農業抗旱應急能力的建議》,推動政府調配抽水泵、修繕溝渠,保障農業用水。

盧永柱還牽頭組建“抗旱服務隊”,與農技人員一起爲辣椒基地鋪設滴灌帶,使200多畝辣椒地的灌溉效率提升80%,確保辣椒穩產。“多虧代表們及時幫忙,不然今年的收成就懸了。”謝廷金感激地說。

“我們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繼續引導代表深入調研,推動辣椒產業向品牌化、鏈條化發展。”鎮人大主席姚業深表示,下一步新慶鎮人大將爭取建設冷鏈物流項目和辣椒初加工廠,解決辣椒儲存和深加工問題,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也將積極打造“新慶辣椒”品牌,讓“小辣椒”真正成爲羣衆的“致富椒”。(藤縣新慶鎮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