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三綠”並舉寫好綠富同興新答卷

暮春三月,遼瀋大地輕籠綠意。在瀋陽市法庫縣、阜新市彰武縣、朝陽凌源市等地,新一輪的植綠工作已然開展。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近年來,我省紮實推進國土綠化工作,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不斷厚植生態根基和綠色家底。“十四五”以來,累計完成營造林860萬畝,草原生態修復226萬畝。目前,全省森林覆蓋率超35%、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爲68.53%。今年,全省計劃完成營造林110萬畝、草原生態修復11.8萬畝,村莊綠化植樹300萬株、全民義務植樹6000萬株。

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統籌做好國土綠化工作,我省充分發揮林長制統領作用,協調推進落實林長巡林制度,有力推動林草生態建設工作落地見效。2023年8月,我省在全國率先打響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這也成爲全省綠化工作的重要內容。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綜合治理任務803萬畝,全省沙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綜合蓋度達到62%、荒漠化林草用地平均植被綜合蓋度達到45%、水土保持率達到73.2%,實現“綠進沙退”。

在殲滅戰推進過程中,我省錨定目標,積極探索,形成獨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工作舉措。各地強化聯防聯治,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瀋陽、錦州、阜新、鐵嶺與通遼簽訂遼蒙5市聯防聯治合作協議,就信息共享、技術交流、聯合執法和申報重點項目等達成共識。各部門堅持向科技創新要發展,省科技廳組織實施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並召開技術成果對接交流會,省林草局着力打造林草種質“芯片”,建設林草種質資源庫12處。

同時,我省堅持治沙、致富相結合,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鼓勵引導林農以入股、託管、合作等形式流轉林地,增加林農收益。爲大力發展多種經營,瀋陽市通過“企業+農戶+基地”模式,開展林藥、林草複合經營,阜新市發展酸棗、樟子鬆嫁接紅松等林下經濟。在沙產業發展上,各地成果喜人,如阜新市、朝陽市探索“光伏發電+集水滴灌+生態修復”模式,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融合成效明顯。

在開展綠化工作過程中,我省堅持擴大增量、科學推進。2023年,《遼寧科學綠化試點示範省建設實施方案》印發,聚焦任務目標,各地積極開展示範林建設,目前全省150處9.24萬畝示範林建設全部啓動。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等新方法、新途徑,2024年新建市級義務植樹網站4個,通過網絡平臺發佈義務植樹盡責活動項目286個;新建各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66個,建立健全省市縣鄉四級基地體系,全力推進全民義務植樹工作縱深發展。全年共完成義務植樹6076萬株,超額完成年度計劃。

增綠的同時更要護綠,加強林草溼資源監管尤爲關鍵。我省持續規範森林採伐監管,加大破壞森林資源違法案件辦理力度。全面加強森林草原防火工作,2024年森林火災發生起數、受害面積保持歷史低位。在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大力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專項行動,2024年有害生物成災率爲0.71‰,低於國家7.3‰的控制指標。

多年來,我省逐步轉變思路,總結經驗,今年出臺《遼寧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在優化公益林比例、放寬過密人工林開展撫育的採伐強度限制、放寬林下經濟發展撫育採伐指標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將推進15個林場開展現代國有林場試點創建,28個國有林場在服務集體林改、防沙治沙、種苗基地建設等方面試點,爲國土綠化工作增添新活力。

今年是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和荒漠化綜合防治的關鍵之年,我省將突出重點抓好國土綠化工作。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集中力量推進遼寧千里阻沙帶建設;持續發力推進綠富同興,壯大林果、林藥等生態產業。同時,深挖治沙精神內涵,推動全民參與,以更實舉措促進全省國土綠化提質增效,堅決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切實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