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1+3+5”協商模式推動“工”事“共”辦

日前,一面“‘工’ 事好商量 ‘會’ 出同心圓”的主題協商文化牆,出現在江蘇省興化市總工會辦公大樓議事協商室。牆上細化的協商重點、協商原則、協商架構、協商流程等,標誌着工會爲職工與企業搭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緊密溝通橋樑。

近年來,市總工會主動融合協商文化,探索服務職工新路徑,創新構建“1+3+5”協商主體模式,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全力推進議事協商活動的制度化、規範化與常態化,通過“工”事“工”辦,“工”事共辦,爲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竭誠服務職工貢獻工會力量。

“1”代表“一箇中心”。即以職工爲中心開展協商議事。在“勞模工匠進校園 思政教師進企業”活動籌備階段,工會就活動的授課內容、形式等關鍵環節,與職工代表充分協商,確保活動能精準對接職工需求,真正讓新思想走進職工心中。在職工圖書配送與文化品牌打造方面,同樣積極傾聽職工意見,助力職工成長。

“3”代表“組織平臺、議事平臺、協商文化”。在組織平臺上,加強與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成員單位的協作,定期召開碰頭會,針對勞動關係新問題共同尋找對策,健全工作協同機制,引導基層單位的集體協商工作;議事平臺方面,搭建職工與企業溝通對話的協商議事平臺,開展集體協商要約活動。每年初列出集體協商“任務清單”,通過新春走基層、春季要約行動等活動,推動企業與職工就工資分配等問題進行平等協商,讓職工擁有話語權;在協商文化建設上,通過工會網站、微信平臺開設集體協商知識專欄,編制印刷《江蘇省集體協商條例100問》口袋書2000餘冊,宣傳普及集體協商知識,營造良好的協商氛圍。

“5”代表“鑄魂增智、賦能強技、關愛服務、和諧穩定、固本強基”五個重點領域。在鑄魂增智領域,將“協商”文化和“工”文化融入職工思想引領,組織勞模工匠、思政教師深入企業車間、學校課堂進行授課,促進職工成長成才;在賦能強技領域,圍繞全市重點企業、項目以及“智改數轉”等領域開展主題勞動競賽與職業培訓,舉辦重點工程示範性勞動競賽,還延伸到村居開展“7點班”職工創業技能培訓,並對創業成功典型予以獎補,激發職工創新活力;在關愛服務領域,就驛站建設佈局、管理模式、服務項目等進行磋商。目前,已建設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10餘座、組建康乃馨專家志願服務團、開展各類活動提升職工素養、舉辦青年職工交友聯誼會等;在和諧穩定領域,利用好“老黃維權站”職工維權法律顧問團和“靠譜幫辦點”援助律師,通過法律宣傳、協商調解等形式發揮協商文化綜合功能,打通聯繫服務職工“最後一公里”;在固本強基領域,組織政協委員走訪聆聽新業態職工意見訴求,針對性推出“5+N”綜合服務行動,爲3000多名新業態職工提供多方位精準服務。全面推廣建立健全企業職代會制度,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江蘇工人報記者 徐軍霞 通訊員 潘振宇 蘇祺)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