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司法案例研究基地發佈第十二批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司法案例研究基地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定期編髮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本次發佈的第十二批江蘇法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案例,涉及打擊假冒浮針守護中醫藥創新成果、炮製慘劇直播帶貨被判賠償、校園霸凌法律零容忍等緊繫人民生活、關乎羣衆利益的問題,寄望通過解讀案例背後的文化價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相融合,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司法智慧和力量。

打擊假冒浮針,守護中醫藥創新成果

裁判事項:南京某醫學科技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是中醫器具浮針的發明人和系列註冊商標的權利人。2019年至2021年,該公司員工何某離職後與原材料供應商朱某,非法制售標註該公司註冊商標的假冒浮針5.7萬餘支,非法經營額約21萬元。法院經審理認爲,何某和朱某構成假冒註冊商標罪,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收繳違法所得,沒收假冒註冊商標的產品。

案例價值:“針雖細物道通神,上合於天下合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浮針作爲中醫針刺療法中的創新器具,以淺刺之藝,緩筋膜、暢氣血,爲現代醫學提供了東方智慧。不法分子製售假冒浮針,欺騙消費者的同時也侵犯了他人知識產權,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應當受到法律嚴懲。本案判決有力打擊了中醫藥領域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爲,爲中醫藥產業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保駕護航。

(案例來源: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

受託治喪卻揮霍遺產,繼承人主張賠償獲支持

裁判事項:祝某與劉某夫婦年逾八十,未生育子女。某日,祝某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由侄子小祝爲其操辦喪事。一個月後,劉某因病去世,劉某的侄子小劉等人是劉某的繼承人,認爲小祝做事妥當,便委託小祝以不超過祝某喪事的標準,按本地農村習俗幫忙操辦劉某喪事,並同意小祝暫時保管劉某遺產20餘萬元。然而,小祝一改之前中規中矩的做法,不顧小劉等人反對,大操大辦劉某喪事,購買高檔菸酒,將劉某遺產幾乎揮霍至盡。小劉等人遂訴至法院,要求小祝返還其代爲保管的遺產。法院經審理認爲,小祝受託管理遺產、料理喪事,應在合理範圍內支出費用,如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遺產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根據小祝的過錯程度、當地民俗並平衡雙方利益,依法判決小祝賠償部分款項。

案例價值:“厚養薄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利於節儉社會財富,減少浪費,推進移風易俗。殯葬奢侈浪費既加重經濟負擔,更背離追思本質。“受人之託,忠人之事”。受託人接受委託操辦喪事,應秉承誠信原則,妥當處理受託之事。違背委託人本意揮霍財產,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本案判決倡導文明、簡約、溫情的殯葬新風尚,弘揚崇尚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

(案例來源:啓東市人民法院)

炮製“慘劇”直播帶貨,欺詐銷售被判“退一賠三”

裁判事項:趙某在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通過編造悲慘劇情,呼籲觀衆購買直播間所售商品獻愛心。田某信以爲真、深受感動,在趙某直播間消費五千餘元。後田某得知趙某直播間劇情均爲虛構,遂訴至法院,要求趙某退還購物款並三倍賠償。法院經審理認爲,趙某在直播中虛構劇情,未聲明系作品演繹,利用觀衆同情和愛心誘導購物以獲得利益,構成對消費者的欺詐,依法判決趙某退還田某的購物款並支付三倍賠償。

案例價值:“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中華傳統慈善文化歷史悠久,奠定了民間互助的道德基礎。編造劇情,利用觀衆的同情心和愛心誘導購物,實質是以欺詐手段消費公衆的仁愛之心,必將受到法律嚴懲。本案判決既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和對違法者的震懾,更是對中華傳統慈善文化的捍衛。

(案例來源: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

建羣辱罵同窗引訴訟,校園霸凌法律零容忍

裁判事項:中學生小錢因瑣事對同學小孫不滿,組建包含11名同學在內的微信羣,在羣內多次發佈侮辱、詆譭小孫的言論,小孫的5名舍友也在其中參與附和。小孫向學校反映後,校方對小錢等人作出處分並要求籤署保證書。後小孫以名譽權受侵害爲由訴至法院,要求小錢及5名舍友賠禮道歉並賠償損失。法院經審理認爲,小錢等6人通過微信羣發表侮辱性言論,主觀惡意明顯,構成對小孫名譽權的侵害,依法判決小錢等6人向小孫書面道歉並賠償維權費用。

案例價值:“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謙和好禮”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美德,校園應是培養謙謙君子的搖籃,同窗之情更應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感情之一。微信羣中的語言暴力,不僅破壞同學間的團結友愛,更逾越法律底線。法律對未成年人實施侵權行爲雖寬容但不縱容,“無知”與“玩笑”並非逃避懲罰的理由。本案判決釐清了“同學矛盾”與“侵權行爲”的邊界,彰顯了法律對校園霸凌“零容忍”的立場,強化了“言行有界、網絡有責”的法治觀念。

(案例來源:連雲港市贛榆區人民法院)

“共益債”保障污染土地修復,破產清算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裁判事項:法院在審理某生物公司破產案件時發現,該公司因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土壤污染,需要及時治理,否則破產後資產無法變現,否則將影響全體債權共同利益。由於公司已資不抵債,土壤污染修復費用成爲難題。對此,法院認爲,在辦理企業破產案件過程中,發現企業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應由管理人及企業屬地政府部門對污染修復費用公開招標進行評估,並將污染修復費用申報環境債權,同時由管理人將該筆債權列爲共益債務優先清償。法院指導破產管理人制定破產財產分配方案,將污染修復費用作爲共益債務優先列支,並裁定認可了該分配方案。

典型意義:“理民之道,地著爲本。”千萬年沉澱的沃土是文明生長的根系,是生命延續的臍帶。今日對土地的每一寸污染都是對人類未來的透支,唯有以敬畏爲犁,以仁愛爲種,方能讓沃野綠意長存。本案中,法院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強調了企業負有風險防控及修復治理的義務,將環境債權納入共益債務優先列支,在破產財產處置過程中兼顧債權人權益及社會公共利益,體現了司法守護綠水青山的責任與擔當。

(案例來源:睢寧縣人民法院)

尊重文化情感創新調解思路,實現城市發展與老宅保護共贏

裁判事項:顧某祖宅是一座百年老宅,因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需要,該房屋被列入徵收範圍。但顧某不同意搬離房屋。市建委根據徵收單位申請做出裁決,確定補償辦法並要求顧某搬離。顧某不服申請行政複議,複議機關維持了市建委的裁決。顧某訴至法院,要求撤銷裁決及行政複議決定。審理中,法院瞭解到顧某世代居住於老宅之中,老宅不僅歷史悠久、且承載着家族記憶,具有獨特意義。法院和顧某、徵收單位、相關行政機關進行了多輪溝通,最終形成了雙方共贏的和解協議:老宅由顧某自修自住,但房屋整體上要由拆遷單位按周邊建築的風格進行統一規劃、修繕,相關費用由顧某負擔,徵收單位不再申請執行裁決。協議簽訂後,顧某撤回起訴。

案例價值:“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曆。”百年滄桑鉅變,幾代人繁衍生息,一座老宅記錄了家族及城市的變遷,寄託了百姓的鄉愁,更是歷史文脈的載體。老城區改造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本案中,法院跳出單純就補償進行調解的思維定勢,把握雙方利益共同點,形成了雙方共贏的處理方案,既助推了城市的更新發展,又尊重了百姓的樸素情感,讓“拆遷難題”得到實質化解,彰顯了司法的人情味。

(案例來源:南京江北新區人民法院)

誇大病情休病假,構成曠工遭辭退

裁判事項:酈某在某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以“腰椎間盤突出需臥牀休養”爲由,多次向公司申請病假。公司派員工陪同酈某複診,醫生診斷其不需一直臥牀。公司表示安排酈某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並針對其病情提供保障措施,但酈某拒絕到崗,仍不斷申請病假。公司與酈某溝通無果,認爲酈某構成曠工,經徵詢工會意見後,發函解除與酈某之間的勞動關係。酈某訴至法院,要求公司支付經濟賠償金。審理中,法院經調查發現酈某在病假期間有乘坐高鐵到外省參加演唱會等外出情況。法院經審理認爲,酈某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公司有權解除勞動關係無需支付任何經濟賠償金,依法判決駁回酈某的訴訟請求。

案例價值:“事思敬,執事敬,修己以敬。”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規範要求。現行法律法規在保護勞動者健康權與病休權利的同時,也注重維護用人單位的正常經營秩序。勞動者以“臥牀不起”爲由“騙取”病假,違反自身職業道德,無視單位工作制度,應爲此付出代價。本案判決告誡勞動者,診斷書不是“曠工通行證”,唯有勞資雙方互諒互信,在行使權利時兼顧對方合法權益,方能形成勞資雙方“雙向奔赴”的良性局面。

(案例來源: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

盡責扶養患病兄弟,法院判決多分遺產

裁判事項:石某與前妻育有一女吳某,在吳某年幼時兩人離婚。吳某由母親撫養,後未曾與父親見過面,雙方也沒有其他往來。石某年老後因患有疾病長期臥牀,並多次住院治療,其兄弟姐妹四人輪番照顧。後石某因腦梗塞死亡,留有一處房屋。現房屋面臨徵收,吳某與石某的兄妹四人就房屋的繼承發生糾紛,訴至法院。審理中,法院走訪調查死者生前的扶養照護情況,並瞭解到吳某在父親生病時系無獨立生活能力的學生,最終依法判決石某兄弟姐妹繼承案涉房屋60%份額,吳某繼承案涉房屋40%份額。

案例價值:“孔懷兄弟,同氣連枝。”兄弟姐妹在患病時主動照料、分擔醫療費用,以行動詮釋了“手足之情,同甘共苦”的責任擔當,維繫了家族溫情。雖然法律規定子女爲第一順位繼承人,但法院充分考量兄弟姐妹的實際扶養貢獻,在依法確認第一順位繼承人權益的同時,確定了照護扶養人的權益,既維護了法定繼承秩序,亦弘揚了中華傳統家庭倫理中“互助共濟”的家風美德。

(案例來源:崑山市人民法院)

文/蘇高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