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阜寧:“四早”模式爲農民工撐牢權益“維護傘”

“這種形式高效快捷,讓我們知道如何用法律保護自己,遇到問題時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日前,江蘇鹽城阜寧縣總工會聯合當地人社局組織開展“農民工學法周”送法進工地活動,得到百餘名農民工點贊。

近年來,阜寧縣總工會根據農民工離田進企人數逐年增多,且文化水平相對偏低、依法維權意識比較淡薄等實際情況,採取宣傳早到位、隱患早捕捉、矛盾早介入、跟蹤早解決的“四早”模式,形成農民工求職應聘有工會送上法律宣傳,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有工會協助依法把關,農民工勞動保護有工會依據法律進行監督,農民工工資發放有工會參與專項督查,農民工權益受到侵犯有工會提供法律援助的模式,切實爲農民工撐牢權益“維護傘”。

阜寧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計俊介紹,爲實現農民工法援常態化,開展“零距離”服務,他們堅持以縣本級職工法律服務中心爲基地,主動與縣相關部門溝通,在縣人社局、司法局、法院和重點鎮區、街道司法所設立職工法律援助窗口,在全縣農民工相對集中的企業設立“職工法律援助點”,構建覆蓋全縣企業的“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將法援的觸角延伸到農民工最需要的地方。與此同時,組建一支145人的法律援助志願者隊伍,按“網格化”管理模式開展經常性的送法進機關、進村(居)、進單位、進社區、進企業等服務活動。

2024年4月,某企業5名員工因公司效益下降、較長時間未領到工資與公司解除了勞動關係,但就拖欠的工資及經濟補償金的協商未達成一致。這5人立即向阜寧縣總工會進行電話諮詢並請求援助。縣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獲悉後第一時間與所在企業聯繫,在溝通未果的情況下和縣法律援助中心對接,請他們指派律師或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最終在縣總工會協助和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的主持調解下,該公司分批次向5人支付了所拖欠工資和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要不是縣總及時幫助,我們的事情肯定不會這麼快就能解決。”員工小顧說。

“對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哪怕障礙再多、難度再大也義無反顧;對個別失信的企業老闆,哪怕他藉口再多、套路再深也要敢於亮劍。”阜寧縣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陳燦表示。

(江蘇工人報記者 劉蕾蕾 通訊員 孟曉俊 周永祥)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