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多地探索“婚登+文旅”模式 催生“甜蜜經濟”新業態

原題:並蒂蓮前領證、紅豆樹下盟誓,江蘇多景區探索“婚登+文旅”模式

2025年5月10日,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正式實施,“全國通辦”政策落地,各地婚姻登記紛紛“破圈”升級。從南京玄武湖畔的園林式婚登中心到連雲港的玉女峰“頒證點”再到常熟曾趙園百年紅豆樹的“婚登+文旅”模式,婚姻登記進景區已從零星試點發展爲一種風潮。這一創新實踐不僅重塑了婚姻登記的儀式感,更催生了“甜蜜經濟”新業態,成爲文旅融合與婚俗改革的生動註腳。

從“蓋章窗口”到“幸福地標”

從高空俯瞰,玄武湖公園環洲宛若一顆愛心綴在湖心,南京玄武區婚姻登記處風荷苑便位於“心尖”的位置。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2024年這裡接待遊客約1900萬人次。記者探訪發現,登記處設有中式與現代風格的兩個頒證廳,中式頒證廳紅綢、“囍”字等設計盡顯中式浪漫,現代頒證廳簡約時尚中不乏溫馨。湖中有象徵着“同心永結”的並蒂蓮,湖邊設有適合打卡的愛心佈景,既滿含美好祝願,也能滿足新人們個性化的需求。

玄武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婚姻登記處此次落戶景區是當地進一步豐富婚戀服務場景的新探索,下一步,他們將打造 “婚慶+文旅+服務” 的產業集羣,提供領證跟拍、文創紀念、婚禮策劃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增強新人的儀式感和滿意度。

連雲港的玉女峰海拔624.4米,是江蘇最高的婚姻登記的“頒證點”,傳說中,玉女與家住花果山的書生王清風相戀,爲愛下凡,引玉帝震怒,爲了躲避天兵查找,孫悟空將二人點化成兩座山峰。去年七夕至今,50多對新人在吉祥玉女的見證下宣讀了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正式步入婚姻的殿堂。花果山景區文旅科科長劉智告訴記者,他們在玉女峰山頂設置了祈福長廊,許下愛情誓言。花果山景區還推出了愛情主題旅遊線路,初夏時節,新人們可以沿着景區大聖廣場山門起點,通過崎嶇的十八盤、小衆秘境九龍棧道漫步至玉女峰,徜徉在100多畝的芝櫻花海,尋找愛情主題打卡點併合影留念。接下來,景區還將引入AI數字人孫悟空作爲證婚人,爲大家留下甜蜜的回憶。

千年古樹成了愛情最好的見證,在蘇州相城區太平老街登記點設立在一棵千年古銀杏樹下,這棵銀杏樹,相傳爲南宋太尉王皋次子王鐸親手所植,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銀杏樹見證着一對對新人真摯愛情,也多了一個甜蜜的註解——“銀”爲有你,三生有“杏”。

在常熟曾趙園登記點,一棵400多年的紅豆樹格外矚目,儘管歷經歲月變遷,但仍主幹遒勁,枝繁葉茂。常熟市社會事務和區劃地名科科長王波告訴記者,4月份以來,已經有17對新人預約在曾趙園舉行園林婚禮,在紅豆樹的見證下,感受“天賜良緣,古樹爲鑑”的獨特登記體驗。

王波認爲,傳統婚姻登記場所常因流程化、嚴肅化被詬病缺乏溫情,而景區婚登點的涌現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通過服務場景延伸,打破傳統政務大廳的刻板印象,將登記服務與自然景觀、文化地標結合,通過環境賦能,使法律程序兼具情感體驗,更滿足年輕人對儀式感和個性化的需求。接下來,常熟市將成立婚嫁產業協會,推進婚戀相關的資源整合,曾趙園景區還將和鄰近的西涇岸歷史街區聯動打造“甜蜜街區”,引進高端影樓和民宿,推出愛情旅遊觀光線路,滿足年輕人個性化的婚戀需求。

從單一登記到產業鏈延伸

婚姻登記進景區的核心價值還在於“引流”與“增值”。當政務與文旅相遇,不僅成就了新人的浪漫時刻,更開闢了產業增值的全新賽道。

5月10日,蘇州姑蘇區婚姻登記處以“南園囍事 十全十美”爲主題,打造十全街結婚登記點,寓意十全十美的美好婚姻。鄭成昊和史可奕是第一批來這裡體驗婚姻登記的蘇州市民,對於準新娘史可奕來說,牽着愛人的手,漫步青石板路傾聽小橋流水,在浪漫的烏鵲橋邊許下永恆的誓言,是一種獨特的體驗。

姑蘇區民政和衛生健康局社會事務處處長徐愛華介紹,新人在十全街結婚登記點辦理結婚登記後,可享受涵蓋“登記領證—街拍婚照—園林婚宴”全流程的專屬福利,實現“一站式”浪漫體驗。未來,蘇州市姑蘇區將深度整合十全街文旅資源,鏈接周邊酒店、餐飲、旗袍禮服、珠寶設計、婚拍攝影等優質業態,打造集文化體驗、消費場景、婚慶服務於一體的“幸福經濟”。

東臺西溪古鎮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董永傳說”的發祥地。據考證,這裡有董家垛、鳳凰池、老槐樹、繅絲井、董永墓等50多處與之相關的古蹟。東臺西溪景區2017年發展爲婚姻登記點,這兩天,有100多對新人預約在西溪景區逛月老祠祈福,請老槐樹見證他們的愛情。

東臺西溪景區負責人徐影告訴記者,近年來,西溪景區全力發展愛情主題產業,如今已經形成了“沉浸式”的愛情主題景區,景區內,愛心紅綠燈和粉色斑馬線,將天仙緣的甜蜜值拉滿;漢服館推出了“漢服寫真跟拍”項目,還總結了在老槐樹、海春軒塔、犁木街等地的打卡攻略。發繡體驗館推出了夫妻“結髮繡”,取新人喜發繡制愛意融融的創意圖案,富有紀念意義的非遺藝術品很受新人的歡迎。他們還以“董永傳說”爲創作藍本,打造大型仙幻實景演出《天仙緣》《尋仙緣》,非遺傳說結合現代歌舞與技術,生動詮釋已有2200多年曆史的美麗傳說,僅去年就吸引了20多萬人觀看。

婚姻登記的儀式感與文旅場景天然契合,也將一次性消費轉化爲鏈條式消費。徐影說,目前東臺西溪景區已經由婚姻登記延伸至迎親嫁娶、婚紗照、婚宴、遊船婚禮、蜜月住宿等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甜蜜產業鏈”,吸引了每年超300萬人次進景區,帶動景區收入增長20%左右。

便利化背後仍需理性呼喚

婚姻登記進景區,是公共服務從“功能型”向“體驗型”躍升的縮影,各地也在進一步挖掘文化符號,讓“最美領證點”不僅成爲城市浪漫名片,更成爲培育健康婚戀觀、助推地方產業的新引擎。

南京玄武區婚姻登記處設置“愛的基金”,引導新人通過捐贈關注困難羣體,推動婚俗從“物質攀比”轉向“精神價值”。連雲港也不斷拓展“婚姻+”服務,在2·14、5·20、七夕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婚俗改革宣誓”活動,邀請最美家庭、文明家庭、金婚夫婦老人“以愛之名”頒證,使結婚登記成爲傳播婚俗新風的“第一站”。

在東臺西溪景區登記點二樓,教育輔導室、法律諮詢室、婚檢中心等一字排開,在這裡,婚姻登記程序不再是簡單的填表、蓋章、拍照,而是解鎖了健全的婚姻教育功能。

東臺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負責人常樂告訴記者,他們探索婚前輔導服務,在婚姻家庭服務中心設有新婚課堂,開展《好家風成就好婚姻》的系列專題講座,爲新婚登記夫婦開展線上婚前輔導,強化新婚夫婦家庭責任感。線上錄製12期“東臺幸福講堂”線上婚姻輔導課堂,向全社會宣揚文明向上的婚姻價值觀。還通過“東臺婚俗改革青年說”,引導廣大青年分享文明婚俗觀和“簡”法婚禮,形成良好互動。

“婚姻登記改革的本質是公共服務人性化的體現,但需恪守‘便利不輕率’的原則。”王波說,現在很多年輕人容易閃婚閃離,他擔心過度強調“打卡式登記”可能降低婚姻審慎度,他認爲,婚姻登記在進景區的同時,還應該配備婚前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讓年輕人更深刻地瞭解婚姻的權利和義務,避免衝動盲目領證,唯有這樣,才能使這項服務既有“網紅熱度”,也有“長久溫度”。(周嫺)

來源:新華日報·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