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亞經營權之爭持續發火 健喬信元澄清對收購瑞安藥廠的指控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圖/本報資料照片
健喬(4114)藥廠日前宣佈公開收購另一家藥廠健亞(4130)後,經過多日沉默,健亞25日發佈重訊反制健喬收購案,其中針對健喬2019年收購另一藥廠瑞安,卻在兩年後出售廠房一案。健喬也在26日發佈重訊澄清,併購瑞安後發現廠房存在結構根本問題,經慎重評估才決定將廠房出售。
健喬日前宣佈公開收購健亞藥廠,由於這項動作爲非合意收購,引發健亞董事會不滿。健亞25日晚間發佈重訊反擊,強調健喬淨現金僅約6.99億元,但健喬本次公開收購對價金8.27 億元,恐將增加財務槓桿並加重償債壓力。
健亞另外指出,健喬2019年以1.9億元併購瑞安大藥廠後,原本宣稱將補強產品線,卻在隔年2020年關閉工廠,導致產能與供應鏈能力流失,並在2021年變賣資產,將瑞安桃園觀音廠土地及廠房出售獲利,並未專注於改善藥品產能與研發。
對此健喬26日發佈重訊澄清,該公司於2019年併購瑞安大藥廠,計劃性整合集團劑型分工專業廠以提升瑞安觀音廠產能,發揮整合綜效,惟併購後,發現該藥廠存在結構根本問題,若需進行結構強化方僅能向TFDA申請停工建設,這將造成部份藥品短缺,經慎重評估,將全數藥品計劃性委由集團內藥廠進行製造,將廠房出售。
健喬並表示,今年9月15日董事會通過,透過公開收購方式取得健亞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之15%至30%股權。收購的目的在於開啓雙方合作的大門,提升雙方產品與產線的互補性及資源共享,共創合作的經濟效益。
健喬強調,爲加速臺灣製藥產業的整合,透過整合發揮綜效,提升本土製藥產業的競爭力,是確保臺灣生技製藥產業的韌性,推動國際化重要的一步。健亞有健喬集團各廠所未擁有的注射劑型產線,在地緣上均座落於新竹湖口工業區,合作後,在人員培育及資源共享上,進而減少重複投資於國際性廠房包括自動化倉儲均可望提升效率及競爭力,做爲健亞公司進軍國際市場的最佳後盾。
對於未來的合作計劃,健喬一直保持開放態度,願意與健亞展開良性溝通對話,爲未來的合作開啓良好的互動契機。
本次健亞收購案以每股24元爲公開收購價格,以自有資金8.27億元支應,並已經存入凱基公開收購專戶並經第三方會計師出具確認書。此價格系依據第三方獨立專家所出具的價格合理性意見書爲依據,所做出的合理決定。且以9月15日董事會決議當日健亞收盤價18.45元,收購溢價率達30.08%,收購價格實屬合理。
健喬表示,自2014年至2024年,合併營收由新臺幣14.8億元成長至55.5億元,營收復合成長率爲14.2%;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則由1.1億元成長至6.85億元,獲利複合成長率爲20%。健喬經營績效在自身成長、策略聯盟以及持續併購的策略交互推動下,展現了高複合的營收及效益的成長,相信也能在未來與健亞合作,一如過往經驗般的推動雙方在經營績效展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