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永續行動家/臺中榮總院長傅雲慶 「亞洲補快」為童護心
臺中榮總院長傅雲慶表示,智慧醫療的基礎是科技,初心是爲了照顧病人與員工。記者林澔一/攝影
臺中榮總院長傅雲慶是國際兒童心臟權威,總是不急不徐、溫和專注的他,卻有着讓人超乎想像的手速,小小孩的心臟破洞可能只有五毫米,他利用心導管免開刀修補的最快紀錄是四分卅秒,人稱「亞洲補快」。今年一月,傅雲慶接任臺中榮總院長,他身爲虔誠的基督徒,以榮神益人的精神帶領團隊。
傅雲慶認爲,「開心手術」並不「開心」,他不斷精進心導管技術,創紀錄不是目的,而是希望病人免受開刀之苦。他在治療前充分準備,盡力向家屬解說,作爲虔誠基督徒,不論治療前或治療後,他總是找機會爲孩子禱告。
兒時就診經驗 立志不拒病人
兒科如今是艱困科別,傅雲慶當年選擇兒科義無反顧,至今無悔。成爲小兒科醫師,與幼時就醫經驗有關,他小時候住桃園大溪鄉下,每年農曆年都發高燒、扁桃腺發炎,記得國小六年級,過年診所關診,媽媽帶他坐公車到大醫院,卻被急診室醫師拒看。媽媽只好帶他回家,後來是一位藥師幫他打了抗生素。
直到他當了兒科醫師,知道自己當年應是鏈球菌感染導致扁桃腺發炎,的確需要抗生素,若未適當治療,可能有風溼性心臟病的風險。因爲幼時經驗,選擇行醫之後,傅雲慶決定要當一位不拒絕病人的醫師。如今即使行政工作忙碌,仍盡最大努力挪出時間看門診。雖然爲了品質必須限號,但有三個不限,初診不限、現場不限及轉診不限。
臺中榮總ESG重要事蹟 製表/魏忻忻
兒科招募困難 已成弱勢科別
醫療現場辛苦,但如果重回十八歲,傳雲慶還是會選擇醫學系,還是會選擇小兒科。他說,現在少子化,兒童人數雖少,但卻是「我們百分之百的未來」,未來的主人翁,需要好好的被對待與照顧,只是過去每年小兒科住院醫師可以招到一百卅多個,現在一年不到八十個,兒科困難,兒童外科更是,已成弱勢科別。
傳雲慶常用一個例子鼓勵年輕人,他有位朋友事業有成,賺很多錢,朋友常說「你那麼辛苦,也賺沒多少錢。」他聽了通常不特別說什麼。有一天,這位朋友請吃飯,他分享了一張卡片。
救回3歲女孩 勝過賺錢價值
那是一位三歲小女孩,因感冒併發心肌炎,房室傳導中斷造成休克。她來到醫院時已是晚上十一點四十分,傳雲慶被叫回醫院緊急做心導管裝節律器,把小女生救回來。孩子回診時,畫了一張卡片,表達對醫師叔叔的感謝。
看着那張卡片,朋友突然很認真嚴肅地說,「我也許一個晚上可以賺好幾百萬,但是我沒辦法救一條生命。」現在子女生得少,如果這孩子因爲感冒就走了,對父母來說,那個傷痛不是多少金錢可以彌補。
傅雲慶說,相對其他科別,兒科醫師需要更多耐心與細心。看診時,除了安撫孩子,要做理學檢查,請孩子喉嚨「啊」一下,就要費好一番功夫,家長的疑問也要耐心解答。賴清德總統曾在健康臺灣論壇提出,健保應該要「不同工不同酬」,他非常贊同,政府應該以制高點來協助弱勢科別。
根據統計,應屆醫學系畢業生大約有一成的人對兒科有興趣,只是大家覺得兒科前途不佳而裹足不前,傅雲慶常常鼓勵年輕醫師,人生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最重要,「我們也許不是很賺錢,但我們的工作很有意義。」可以對病人做出一些貢獻。
關於傅雲慶 製表/魏忻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