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新政加速行業洗牌 商業航天完整商業閉環待形成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寇佳麗
7月21日,國家航天局於官網發佈《關於加強商業航天項目質量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提出,“商業航天項目承擔方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並運行可覈查的質量管理體系,對其承擔商業航天項目全壽命週期活動實行有效的質量管理,將質量要求落實到商業航天項目各個環節,實現質量管理與業務的有機融合和持續改進”“商業航天項目承擔方質量責任實施終身追究制”等重要措施。
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知》的發佈標誌着我國商業航天正從粗放擴張向規範發展轉型。新的監管政策通過全壽命週期質量管理、終身追究等機制,爲產業規模化發展築牢安全底線,將推動業內企業從短期逐利轉向重視品牌建設,引導資源向技術紮實、管理規範的企業集中,加速行業洗牌,從而爲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監管體系日益完善只是商業航天當前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伴隨產業規模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涌入商業航天領域,帶動投融資活躍、項目建設落地開花。
IT桔子(北京歲月桔子科技有限公司)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年內商業航天領域共發生投融資案件31起,已與2024年全年數據持平。上述31起投融資案件金額共計21.43億元,平均每起0.69億元。
“商業航天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投資回報週期較長。各路資本積極涌向這一領域,將會推動我國衛星通信、可重複使用火箭等細分領域在技術或者應用上取得新突破,助力產業集羣效應形成,進而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董曉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5月份,星河動力航天製造基地項目(一期)在南京市六合區龍袍新城產業片區順利開工;6月份,九宇建木商業航天總部基地簽約落地無錫高新區;7月份,北京航天馭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註冊成立武漢分公司,將建設在軌維護華中區域總部暨研發中心項目,生產空間在軌操作機器人……一個個項目的火熱推進爲商業航天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我國太空競爭力和話語權創造了良好條件。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商業航天市場前景廣闊,監管、投融資、項目建設等多方面齊頭並進,恰恰是其已駛入發展“快車道”的具體表現。
但這條“快車道”上也有挑戰。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商業航天正面臨兩大關鍵挑戰:核心技術自主化不足,高端芯片、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動機、高精度導航等技術仍依賴進口,容易受國際環境制約;多數企業依賴政策補貼或單一訂單,尚未形成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完整的商業閉環有待形成。
張孝榮進一步分析稱,應對挑戰、有效破除發展障礙需雙管齊下:一方面,建議相關部門牽頭組建跨行業聯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的資源,重點突破火箭回收等技術難點,加大獎補力度,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探索太空旅遊等新業態,拓展衛星數據在農業、環保等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引導更多長期資金進入商業航天領域,推動形成“技術—市場—資本”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