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外傷被誤診絕症,通報不觸及“病竈”怎麼舉一反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張泰來
翟女士因爲外傷去四川省人民醫院就診,意外被診斷出罹患“絕症”,服藥三個月後,才發現這竟然是誤診。8月19日,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針對此事發布情況通報,承認存在誤診,稱已責成相關部門進一步開展調查,將依法依規對相關科室和人員嚴肅處理,深刻汲取教訓,舉一反三,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翟女士只是肩部外傷,在做CT檢查時,另一名患者誤入掃描間,陰差陽錯,最終被誤診爲“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此病確診後大約只有2至4年的生存時間,被稱爲“慢性絕症”。
應當說,翟女士被誤診,存在一定的巧合成分。但是,誤診並非不可避免。正如翟女士家人所言,但凡負責CT掃描的醫生在爲誤入的患者做檢查前確認一下姓名,或者在發現誤入患者後,將翟女士名下的檢查報告清空並重新檢查,誤診就不至於發生。
在問診環節,也有機會發現問題。翟女士是因爲肩部外傷就診,其半年前體檢肺部未見異常。在這樣的背景下,結合其自述的症狀,接診醫生也並非沒有機會發現疑點。如果接診醫生此時能夠與負責CT檢查的醫生聯繫覈對,也完全可以發現問題,避免誤診。這些原本都是正常的操作,醫院卻偏偏都沒有做好。
一家省級醫院,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糾錯竟然足足用了三個月,這管理實在是太粗放,太不讓患者放心了!難以想象,如此誤診給翟女士的身心造成了多大的創傷,其家人又經歷了怎樣的精神折磨。
人命關天,將普通患者誤診爲絕症患者,這不是小事,不會因爲一句“表示誠懇歉意”輕易翻篇。誤診爲什麼發生?出現誤診爲什麼遲遲未能發現?醫院管理是否存在疏漏?診療流程是否需要完善?醫院必須圍繞這些問題展開反思,總結教訓,修補漏洞。
可是,在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人民醫院發佈的情況通報中,並沒有一字反思醫院管理的漏洞。對於後續處理,通報也只有一句“對相關科室和人員嚴肅處理”。如此輕描淡寫,顯示事件可能並沒有引起醫院方面的重視。所謂“舉一反三”可能只是說說而已,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處理這樣一件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巨大傷痛的“誤診”事件,不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必須展開嚴厲的追責問責。被通報的“相關科室”到底是哪些科室?都有哪些人需要對此次誤診承擔責任?對於這些問題,醫院應該認真作答,在釐清責任的基礎上,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將相關信息及時公之於衆。如此,才能讓其他科室汲取教訓,也是對翟女士及其家人應有的迴應姿態。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