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最新分析!癌藥藥費給付逐年上升 民團籲加強檢視癌友治療需求

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國健署近期放寬肺癌、乳癌等癌症篩檢年齡,當更多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被發現,早期治療將成趨勢,但隨着治療人數攀升,整體健保藥費支出只會更多。記者黃義書/攝影

衛福部統計,癌症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健保署去年排名前三名癌症用藥,分別是治療乳癌的「泰莫西芬」及「復乳納」,第三是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癌症用藥「tegafur」,凸顯癌症治療藥物的重要性。臺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說,隨着癌症患者人數持續上升,衛福部應重新檢視健保癌症用藥給付,有無遺漏或未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應以規畫治療藍圖。

蔡麗娟說,隨着癌藥及治療方式的進步,許多癌症已如慢性病一般,可以透過長期用藥控制病情,健保藥費支出勢必增加;近年來,健保給付癌症新藥的速度也加快許多,如以往健保針對晚期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給付免疫治療,須是基因突變類型,如今開放無基因突變也能用藥,或是早期三陰性乳癌、轉移性大腸癌等發生率高、死亡率高、患者較多等癌症,也陸續接軌國際治療方式,預見未來在癌症藥物的健保給付費用,一定愈來愈高。

「此時,健保須檢視癌症用藥給付,有無遺漏了或未滿足患者治療需求。」蔡麗娟說,今年公務預算已編列癌藥基金40億元,明年更挹注50億元,目前除肺癌、乳癌、大腸癌接軌國際治療的進展幅度很大,但其他癌症呢?呼籲健保署應檢視其他癌症用藥給付,開放治療的癌藥適用族羣,強化癌症治療給付。

蔡麗娟指出,國健署近期放寬肺癌、乳癌等癌症篩檢年齡,當更多癌前病變或早期癌症被發現,早期治療將成趨勢,對於降低癌症晚期治療費用、減少患者痛苦及家庭衝擊,讓癌友及早迴歸社會及家庭持續提供生產力都有幫助,但隨着治療人數攀升,整體藥費支出只會更多。

至於,癌症新藥引進,蔡麗娟說,目前健保透過前瞻科技評估,廠商針對未來2年可能引進的新藥預先登錄,以評估新藥納入健保後的財務衝擊,而可以先給予暫行性給付,但若藥物已完成三期人體臨牀試驗、具明確療效,改善病人病情也有實證時,應編列預算加入健保常規給付。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國人一年平均就醫次數約16次,且多集中在感冒、腸胃不適等治療,如此恐壓縮急、重、難、罕疾病藥費,呼籲政府更應讓藥費應集中在癌症、急重症等治療,讓患者獲得好的醫療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