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總金額排除社福 回溯元旦實施
爲讓健保基金財源更穩固,社保司提出修正草案,不再將社福項目計入政府負擔的36%,近期將公告,上路日回溯至今年元旦。(本報資料照片)
全民健保規定政府每年度應負擔健保總經費的36%,但多年來因計入原住民、中低收、身心障礙者等社福保費補助,導致健保收入「帳面達標、實質不足」。爲讓健保財源更穩固,衛福部上月底修正施行細則,將社福項目排除在36%之外。8日預告期滿,近期將公告,上路日回溯至今年元旦。衛福部表示,今年健保因而短少的134億,將由政院撥補進入健保基金,明年政院預計還會再挹注138.9億。
社保司代理司長陳真慧指出,全民健保由政府、僱主、被保險人共同負擔,《健保法》明定政府每年度負擔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的36%。
根據現行施行細則,總經費的計算,除依《健保法》第27條補助的低收入戶保費外,還有依「其他法律」補助的保費,包括原住民、65歲以上離島居民、中重度身心障礙者保費等,以及受僱者育嬰留職停薪期間原由僱主負擔的保費。
陳真慧說,社福項目計入政府負擔,會導致健保收入減少,以今年爲例,就少了134億。外界曾倡議的65歲以上老人保費補助,也屬於社福項目,假設補500億,在現行計算方式下,健保就會少了500億。
爲讓健保基金財源更穩固,社保司提出修正草案,不再將「其他法律」、「嬰留職停薪期間」的補助計入政府負擔的36%,近期將公告,上路日回溯至今年元旦。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這是迴歸制度初衷、強化政府財務責任的重要改革,醫界高度肯定。過去政府所謂「負擔36%」的計算,因納入社會救助、弱勢補助等福利性預算,使健保實際可運用經費被壓縮,形同「帳面達標、實質不足」。 洪子仁說,醫療體系長期受限於健保點值不足、支出成長受壓問題,導致醫院赤字,結果基層醫護出走,造成關牀、急診壅塞,受害的還是民衆。政府要明確負起應有分攤,不僅不該健保出的,不該讓健保負擔,也要進一步改善財務結構,讓醫界、民衆看到政府對健保永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