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5、35A機庫首度公開 總設計師揭隱身等3核心技術
殲35與殲35A機庫首度公開。(取材自央視新聞)
官媒央視近日頻頻披露中國多種戰機的研發過程和性能,大秀軍事肌肉,昨天又首次曝光中國自主研製最新一代隱身艦載戰鬥機「殲35」機庫,獨家專訪其總設計師孫聰院士,並近距離觀察一架還沒有塗裝的殲35A,還公開殲35三大核心技術。讓多箇中國軍事自媒體和網民直呼「殲35生產線都公開了,中國這回是徹底不裝了」。
殲35與殲35A機庫首度公開。(取材自央視新聞)
不久前,中國首次在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上,實現多型號先進艦載機的電磁彈射和阻攔着艦訓練。其中中國自主研發的首款隱身艦載機殲35再次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央視「空天逐夢」特別走進殲35與殲35A機庫,獨家專訪殲35的總設計師孫聰院士,一探隱身艦載機「「海天雙雄」是如何做到「先敵發現、先敵打擊」。
隱身戰鬥機殲35A。(取材自央視新聞)
孫聰表示,這是因爲殲35有三大核心技術:隱身設計讓對手「看不見」;高度集成小體積實現高信息化;雙模式起飛,彈射、滑躍全適配。他並表示,殲15和殲35兩型飛機都會上航母,它們會配合使用,形成體系化的發展。
殲35大事記。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報導並介紹了一架還未塗裝的殲35A。隱身戰鬥機殲35A採用的是總體氣動隱身一體化的設計,在佈局上是單座雙發翼身融合、雙後掠外傾垂尾全動平尾的正常式佈局,是隱身與反隱身作戰體系的規模組成力量,以制空作戰爲主,兼顧對面作戰,主要遂行奪取並控制制空權任務,打擊敵方的戰鬥機、地面或者是海上的防空力量,同時也可以攔截敵方戰鬥機、轟炸機、巡航導彈等空中目標。
節目中並指出,殲35和殲35A這對孿生兄弟有一個共同的前輩,那就是航空工業沈飛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該機後來被賦予代號FC31,軍迷們稱之爲「鶻鷹」。2012年10月,「鶻鷹」成功首飛,意味着中國成爲繼美國之後,第二個能夠同時研製兩款新型隱身戰鬥機的國家,「鶻鷹」也爲後來中國新型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航空工業沈飛,央視記者還獨家採訪了「鶻鷹」研製的技術人員張國勝,他表示,「鶻鷹」的立項是在2009年10月,由於研製週期十分緊迫,研製團隊採用了邊設計、邊發圖、邊製造的並行工作模式。
對於未來戰機具備的特點,孫聰表示,中國戰機從殲10、殲15、殲16到殲20、殲35,研發週期越來越短,但仍面臨成本高、升級難的問題。爲此,他提出模塊化設計思路,把戰機分成幾個標準模塊,發動機、雷達、航電系統、駕駛艙這些都能像積木一樣拆裝替換。
「你今天領先,不努力,明天你就落後。要想始終保持領先,只有不斷地更新、迭代技術」,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