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增幅排名第2 好發中年女性 醫曝4大警訊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醫師蔡慧珍。(主辦單位提供)

我國甲狀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衛福部統計,2022年甲狀腺癌新發生人數爲5601人,相較前一年增加近千人,增幅排名第2名,尤其好發於中年女性。醫師指出,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溫和」,及早發現和治療,多數預後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面臨復發或轉移,疾病控制難度劇增。

根據國健署2022年國人癌症登記資料,甲狀腺癌位居我國第7大癌症,在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4名。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指出,女性發生率約爲男性3倍,發生年齡中位數爲50歲,顯示中年女性爲高風險羣。

王景淵說明,健康成人50%以上存在無症狀甲狀腺結節,其中約5至10%屬於惡性,也就是甲狀腺癌,可能出現脖子摸到腫塊、吞嚥困難有異物感、不明原因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4大症狀,應及早就醫。

王景淵表示,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溫和」,若及早發現,手術治療後,大多數預後良好,長期存活率高。然而,仍有部分患者發生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當癌細胞轉移至肺部、骨骼或其他器官,疾病控制難度大增、預後較差。

甲狀腺癌常見治療方式,爲手術切除及放射碘治療,王景淵說,對於復發或轉移患者,病竈無法手術、約5~15%對放射碘治療無效,標靶治療成爲主要治療方式。不過,部分晚期患者對一線標靶藥物療效不佳,或產生較嚴重副作用,如嚴重手足皮膚反應、腹瀉、蛋白尿或腎功能下降等。

一名70多歲男性甲狀腺乳突癌患者,20年前接受手術,歷經多次復發與放射碘治療無效,後續曾使用一線標靶藥物,但仍惡化,肺部腫瘤增大、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升至千以上。醫師評估下,今年起接續其他標靶藥物治療,肺部腫瘤逐漸縮小,癌指數降到百以下,治療過程雖出現手足皮膚反應,但透過調整劑量、局部護理,副作用獲得控制。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醫師蔡慧珍指出,對於放射碘治療無效,或不適合接受放射碘治療,且先前已使用標靶藥物,仍出現疾病惡化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臨牀上需要更多「標靶藥物接力治療」,目前越來越多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有助提升療效。

蔡慧珍強調,標靶藥物接力治療,增加疾病控制可能性,幫助患者得到更完善治療。提醒民衆若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若確診爲甲狀腺癌,早期治療往往能獲得良好控制;若已走到晚期或反覆復發,健保新增標靶藥物接力治療,爲病友和家庭帶來更多勇氣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