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已成廣州地區女性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

4月15-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國家癌症中心2024年發佈的數據顯示,肺癌仍居總體惡性腫瘤發病率首位。儘管如此,有報道顯示近五年間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特別是在廣州地區女性羣體中,甲狀腺癌已超越乳腺癌成爲發病率第一的惡性腫瘤。

雌激素和情緒,是女性甲狀腺癌患病率較高的重要因素

“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確實比以前有所增加,這一點是明確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申鵬介紹,甲狀腺癌發病率的上升並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遺傳因素在甲狀腺癌的發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的人羣,患病風險會顯著增加。其次,電離輻射也是甲狀腺癌的重要誘因。童年期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或長期暴露在高電離輻射環境中,都會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

其次,內分泌和情緒因素也不容忽視。“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承受的雙重壓力,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鬱等情緒波動。且女性相對男性情緒更加細膩,情緒波動更大。”申鵬表示,這些情緒波動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可能通過影響機體的免疫功能,進而增加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

最重要的是,雌激素能夠直接影響甲狀腺細胞的生長和分裂,長期的刺激可能誘發細胞異常增殖,增加癌變風險。女性特有的生理過程中,如月經、妊娠、哺乳、更年期等雌激素水平會大幅波動,這都會對甲狀腺產生影響,從而增加患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健康意識的提升和體檢頻率的增加,早期甲狀腺癌的檢出率也有所提高,這也可能使得發病率數據呈現上升趨勢。此外,肥胖、碘攝入異常等因素也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甲狀腺癌的發病率。

切勿杞人憂天!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

甲狀腺結節在人羣中很常見,女性多於男性,一般人羣藉助高分辨率超聲的檢出率可高達 20%~76%,但其中大多數爲不具有臨牀意義的良性結節。根據年齡、性別、受輻射史、家族史和其他因素的不同,甲狀腺結節患者僅7%~15%爲甲狀腺癌。

減少甲狀腺癌需要“多管齊下”。一方面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輻射暴露,特別是在做CT、胸片等檢查時,要注意保護甲狀腺部位,如佩戴鉛脖套等。

更重要的是,健康管理應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申鵬提醒,在生活中要學會情緒管理,注意調節情緒,緩解工作和生活壓力,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過運動、冥想、與親友交流等方式來舒緩壓力。

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碘的攝入量,避免過量攝入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同時,保持均衡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適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定期體檢!甲狀腺多數情況下可有效控制

據介紹,目前診斷甲狀腺癌的金標準是病理活檢,但簡單的甲狀腺超聲卻能在篩查甲狀腺癌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甲狀腺超聲是一種無輻射、方便的檢查方法,可以對甲狀腺進行影像學分級,根據結節的形態、邊緣、回聲等特徵來綜合評估甲狀腺的健康狀態和患病風險。”申鵬建議,所有人都應該重視每年的例行體檢,早篩、早查、早診、早治可以大大降低甲狀腺癌的患病風險。

他提醒,有甲狀腺癌家族史、童年時期頭頸部放射線暴露史、生活和工作環境中電離輻射強度較高是甲狀腺癌的高危人羣,應常規進行甲狀腺超聲的檢查。建議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甲狀腺超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並遵循醫囑處理甲狀腺結節。不建議在非高危的普通人羣中進行超聲篩查甲狀腺結節,避免帶來不必要的擔心和困擾。

“即使確診甲狀腺癌也不必過度恐慌!”申鵬介紹,目前最主要的甲狀腺癌類型是分化型甲狀腺癌,早期發現、規範治療的話,5年生存率很高。多數良性甲狀腺結節只需定期隨訪,無須特殊治療。過度的手術治療,反而增加手術風險及帶來甲狀腺功能減退、術後長期服藥。“只要做好體檢、儘早發現,遵從醫囑、規範治療,甲狀腺癌大多情況下都可以有效控制。”

來源:羊城晚報(記者 薛仁政) 通訊員 屈理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