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年增幅高居第二 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3倍
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左)表示,及早發現並透過手術治療,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整體預後相對良好。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蔡慧珍(右)。記者廖靜清/攝影
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報告,甲狀腺癌新發生人數爲5601人,個案數將較於前一年增加近千人,增加逾2成,增幅排名第二。臺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表示,甲狀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雖然9成甲狀腺癌爲分化良好的甲狀腺乳突癌或濾泡細胞癌,仍有1成屬於高度惡性的未分化癌,治療棘手。
王景淵指出,甲狀腺癌以女性居多,發生率約爲男性的3倍,衛福部統計發生率中位數爲50歲,但年輕女性也有不少案例。甲狀腺癌可根據病變來源或組織形態分類,絕大多數甲狀腺癌屬於上皮細胞病變衍生的乳突癌及濾泡癌,手術摘除病竈後,接受碘-131的治療或追蹤,平均10年存活率可達9成。
甲狀腺癌常見治療方式爲手術及放射性碘治療,如果發生局部復發或轉移,病竈無法手術、放射碘治療無效,或是不適用放射碘治療,標靶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王景淵說,目前有多種健保給付或自費的標靶藥物,一線以及二線的標靶藥物治療,讓甲狀腺癌接力治療變成可能。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蔡慧珍指出,目前健保給付2種一線標靶藥物,但部分患者治療一段時間後對藥物產生抗性,也可能因爲接受標靶藥物後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根據臨牀數據,新標靶藥物納入健保後,減少患者因經濟壓力而中斷治療的困境,確實有助於接受更完善的治療。
蔡慧珍以一名個案爲例,7旬男性患者20年前確診甲狀腺癌,歷經多次復發與放射碘治療無效。後續雖曾使用一線標靶藥物,近期出現惡化,肺部腫瘤持續增大,甲狀腺球蛋白指數也攀升1000以上。在醫師評估下,今年開始接續其他標靶藥物治療,肺部腫瘤逐漸縮小,癌指數降至百以下,副作用也獲得控制。
抗癌藥物或多或少會有副作用,有些人會因爲手足皮膚反應、腹瀉、虛弱無力等反應而萌生「不想治療」的念頭。蔡慧珍說,透過妥善的臨牀照護與適當調整劑量,大部分患者都能有效緩解不適;而標靶藥物的接力治療,等於爲疾病惡化的患者再開啓一道生機。
王景淵提醒,甲狀腺癌的症狀包括脖子觸摸到腫塊、吞嚥困難或有異物感、不明原因的聲音沙啞、呼吸困難等。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若確認爲甲狀腺癌,早期治療往往能夠獲得良好控制;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定期檢查更爲重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