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

通過“一件事”集成改革,605戶個體工商戶成功轉型爲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週期從過去的2至3年,縮短至最快25個工作日;重點平臺企業營收同比增長5.7%……在7月31日召開的嘉興市市場監管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嘉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周海峰向媒體通報了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這背後,是嘉興以“五維優化”爲抓手,全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營商環境的最新成果。

智慧賦能

外資登記實現“零跑動”

嘉興持續簡化經營主體“出生證”與“身份證”辦理流程。企業信息變更、遷移登記、“個轉企”、股權轉讓等“一件事”套餐全面推行,實現“一網通辦、材料複用”。今年已高效辦理“個轉企”605戶、企業遷移登記“一件事”1213戶。

今年,嘉興市場監管部門推出提升外資企業登記便利度,推動實施名稱轉讓登記,持續優化證照導辦機制等多項舉措,4月成功辦理首例企業名稱轉讓登記,爲盤活企業名稱資源,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提供新路徑。

更值得關注的是,外資企業登記便利化取得突破性進展——5月28日發出首張外國自然人全程網辦營業執照。依託市場監管與出入境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外資登記徹底告別“來回跑”。

破除壁壘

爲公平競爭“清障護航”

嘉興以制度剛性捍衛市場公平。通過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處理、抽查工作制度,建立健全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機制,今年市縣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審查擬由本級政府出臺或提請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政策措施共101件。

針對招投標、政府採購、產業補貼等易發問題領域,開展全市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措施清理專項行動及第三方評估抽查。刀刃向內的審查機制,有效拆除了妨礙統一市場的“隱形門檻”。

創新加速

專利授權駛入“快車道”

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成運行,爲創新主體注入強勁動能。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發明專利預審實現“一網通辦”。自開展專利預審工作以來,已受理髮明專利快速預審申請2116件,其中通過預審進入加快審查通道1111件,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授權627件,發明專利授權週期從原來的2至3年縮短至最快25個工作日,有效提升創新主體專利獲權速度。截至目前,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36157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64.5件,擁有高價值發明專利12989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3.3件,均居全省前列。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以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爲契機,強化資源整合,推動標準化服務水平從基礎支撐向創新引領轉變。海寧、平湖、南湖、秀洲在國家標準化試點方面持續挖掘新項目,海寧積極開展國家建築垃圾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平湖物業服務、南湖電網綠色智慧供電服務獲批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秀洲智能牀生產製造全流程標準化試點入選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試點項目。

精準滴灌

大小主體共育“生態雨林”

嘉興構建了立體化經營主體培育體系。平臺經濟蓬勃發展,上半年重點平臺企業營收超310億元,同比增長5.7%。醫藥產業創新突破,成立全國首個核醫藥專委會,發佈《放射性廢棄藥品處置規範》團體標準,創設放藥產業“一類事”技術服務場景。

嘉興“大企幫小店”專項行動促成85家龍頭企業與7455家小店結對幫扶,在全省率先成立的個體工商戶學校,更搭建起“培訓—競賽—招聘”全鏈條賦能平臺,今年已提供崗位超12萬個。

剛柔並濟

“綜合查一次”減擾增效

全面推行“市監綜合查一次”,深化跨條線、跨層級融合檢查,破解多頭重複檢查、低效過度檢查等問題,涉企檢查戶次較2024年降低52.14%。市場監管部門以民生領域執法“鐵拳”行動、“執法亮劍護民”等專項行動爲抓手,對危害羣衆生命健康安全和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爲保持高壓態勢。同時,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周海峰在發佈會上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聚焦經營主體關切,以更深層次的改革、更精準的服務,全力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讓嘉興成爲近悅遠來的發展熱土。

周麗麗、鄧雷、王肖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