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提前大選 矛頭對準特朗普

就任僅10天,加拿大總理卡尼就宣佈了提前選舉。根據安排,投票日被定在4月28日。這意味着,在接下來的競選活動中,卡尼將正面迎戰保守黨領袖普瓦列夫爾。外界評論稱,本次大選的關鍵在於衡量哪位候選人更能應對美國總統特朗普。

23日,在得到了加拿大總督瑪麗·西蒙同意後,卡尼宣佈解散議會並提前舉行第45屆聯邦衆議院選舉。在選舉期間,卡尼內閣將成爲“看守內閣”。根據慣例,在此期間內閣可以專注於必要事務,如處理日常事務或緊急事項,但不能做出新的重大或有爭議的決策。

今年是加拿大大選年。聯邦大選法定日期爲不遲於今年10月20日,而加衆議院原計劃3月24日復會。而卡尼宣佈提前舉行大選,這一“匆忙”舉動並不讓公衆意外。

作爲加拿大曆來少有的非民選總理之一,卡尼在加拿大議會中沒有席位。加之,自由黨在加衆議院也不佔多數。如果他不這麼做,自由黨政府很可能最早在24日因不信任投票而倒臺。

分析人士指出,在特魯多宣佈下臺後,自由黨從卡尼參加黨內選舉到就職總理期間得到大量民意支持,完成民調從大幅落後反對黨保守黨20個百分點到領先的逆轉。同時,支持加拿大提前舉行大選的民衆也不在少數。卡尼希望藉助這一勢頭鎖定優勢,使自由黨連續第四次贏得聯邦大選的勝利。

此次大選,卡尼將在渥太華的內皮恩(Nepean)選區參選。但若自由黨此番敗選,他將很可能成爲加拿大有史以來任期最短的總理。

卡尼宣佈提前大選的同時,也吹響了各黨展開競選活動的號角。

民調支持率與自由黨接近的保守黨早已蓄勢待發,該黨23日啓動競選活動。相繼啓動競選活動的還有魁北克集團、新民主黨和綠黨等政黨。

外界認爲,本次大選的主要關注點在於“政治新人”卡尼如何迎戰普瓦列夫爾。

和卡尼不一樣,現年45歲的普瓦列夫爾是一位職業政治家、主流保守派,也是“加拿大優先”主義者。

“變革”是普瓦列夫爾政策主張的關鍵。他長期支持放松管制、減稅和放棄特魯多時代的環境政策,以便讓加拿大加大開採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他還攻擊“覺醒”文化,認爲世界上只有兩種性別。

今年年初,保守黨在民意調查中一度領先自由黨20多個百分點,但近期被後者追平。有選民擔心,舉止粗魯、言辭尖銳、不尊重政治規範的普瓦列夫爾在意識形態上無非是“特朗普翻版”,難以與之抗衡。

相比之下,部分選民被卡尼的經濟經驗和在國際舞臺上的長期職業生涯吸引。

卡尼出任總理10天以來,在內政、外交上動作密集。其一,大幅精簡內閣,由特魯多時期的37人減至24人。其二,紓緩民生壓力,調整經濟結構,包括取消消費者碳稅、擬推動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消除國內省際貿易壁壘等。其三,調整外交姿態,首次外訪選擇法、英兩國而非美國,宣佈將與澳大利亞加強軍備技術合作,並要求重審美國F-35戰機採購合同等。

不過,卡尼欲率自由黨實現連續第四次大選勝選也面臨多重挑戰。

首先,作爲加拿大歷史上首位從未擔任過民選職位的總理,卡尼在議會裡沒有席位,需要在本次選舉中獲得。儘管加拿大法律並不禁止非議員的政黨領導人擔任總理,但此類情況很少發生。

其次,有批評者認爲卡尼取消碳稅不過是一場“騙局”。因爲他只是通過樞密院令暫時隱藏碳稅,無法直接廢除法律。

再次,卡尼“未經全民選舉上臺”的方式招來不少質疑。雖然他在本月的自由黨新領袖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獲勝,但當時投票支持他的人還不到加拿大總人口的1%。

與此同時,卡尼的新內閣還被批“複製粘貼”了特魯多的團隊。有分析指出,各黨領袖獲得選民支持的關鍵在於能否展現出強硬應對特朗普政府的姿態和能力,同時提出有效解決國內經濟民生問題的方案。

還有輿論將本次大選看作一場衡量誰更能帶領這個國家應對特朗普的較量,以及選民們“有多討厭特朗普”的檢驗。分析人士認爲,由於自由黨和保守黨的競選政策趨同,雙方都聚焦加美兩國爭端以及如何發展經濟、應對民生挑戰等議題,兩黨的選情將會很膠着。選舉期間,特朗普涉及加拿大的關稅政策及相關言論也可能成爲影響選舉結果的不確定因素。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