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絲麪清淡?醫:1原因鈉含量比通心麪高97倍

雞絲麪與意麪都是屬於含鈉量與熱量偏高的麪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家醫科醫師王建宇分享一名男子,連吃1個月的雞絲麪,竟開始頭痛、血壓高,研判就是因雞絲麪含鈉量高所致,而每100克雞絲麪,就含有2450毫克的鈉,吃這一小撮面,即已超出成年人1天攝取鈉的上限,吃多確實可能造成血壓飆高。

王建宇上「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指,很多人都忽略麪食所帶來的高鈉危機,上述男子是因頭痛就醫,一量血壓也非常高,進一步抽血發現,他的血中含鈉量也很高。

王建宇問男子飲食有無改變?男子稱公司附近開了間新麪店,主打招牌面就是雞絲麪,因爲雞絲麪很小碗,他午餐、晚餐各會吃兩碗,連吃1個月後,就開始頭痛,一量血壓也發現偏高。

王建宇表示,不管是去超市或賣場,買面要觀察含鈉量與熱量2個重點,一般來說,越小越細的面鈉含量會愈高,以同樣100克來看,前3高含鈉量的面是雞絲麪(2450毫克)、意麪(990毫克)、烏龍麪(864毫克),含鈉量最低的是通心麪(25毫克),雞絲麪含鈉量較通心麪高97倍。

若熱量來看,同樣100克,前三高熱量的面爲意麪(473卡)、雞絲麪(471卡)與油麪(359卡),最低的是烏龍麪(124卡)。不論是含鈉量與熱量,雞絲麪與意麪都高居前兩名。

國健署在官網指,控制鹽(鈉)攝取量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工作之一,建議國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即食鹽6克)。如果民衆在購買食品時,能注意包裝上鈉含量的標示,就能知道食用此食品的鈉攝取量,進而斟酌是否要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