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人事提名一延再延 賴政府不依法行政成習慣?
本屆公視董事會已於5月31日任期屆滿,依法行政院文化部應於六個月前進行新一屆董事會董監事提名作業,但至今已延宕超過十個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共電視董事會董監事提名作業延宕超過10個月,最新進度仍停在今年1月立法院完成審委名單。無論卓內閣如何解釋,都難逃「不依法行政」的批評;行政院、文化部至今噤聲,未向外界說明延宕原因。但無端拖延法定程序,不免讓人懷疑背後是否藏有政治考量,又要各界如何信任公廣的獨立性與公信力?
公共電視董監事任期今年5月19日屆滿,依照「公共電視法」規定,董事任期屆滿6個月前應改聘,意即文化部早該在2024年底,進行新一屆董事會董監事提名作業,如今已是2025年10月卻無動靜。曾任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的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也質疑「公視法是擺設?」
事實上,賴政府拖延人事提名早已罄竹難書。依新修正的「憲法訴訟法」,大法官人數未達15人時,總統應於2個內補提;然而,大法官人選自7月底提名遭立法院2度否決後,賴總統至今未提名新的人選,憲法法庭持續停擺。儘管朝小野大、人才難尋,賴政府也該主動說明進度,而非讓外界有消極觀感。
同樣戲碼也在中選會上演。中選會6名委員任期至11月3日,依「中選會組織法」規定,行政院應於8月3日前提名新人選,卻逾期2個月仍未見名單,就連現任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都憂心影響地方選舉。卓榮泰昨天爲此三度道歉,強調「會在本月提出」,但何時能兌現,各界仍霧裡看花。
從大法官到中選會,再到公視董監事,人事一再延宕,賴總統和行政院似乎把延遲當成習慣,忘了每一次拖延,都讓各界對民進黨政府是否依法行政失去信心。儘管公視法允許現任董事合法延任到下一屆董事會產生,但這絕非無限延長的「免死金牌」,若放任情況惡化,將坐實外界質疑民進黨政府緊抓公共媒體的疑慮。
「依法行政」不是口號,也是政府最基本的自我約束,賴總統及卓榮泰也時常將這四字掛在嘴邊,卻屢被質疑不尊重製度,以政治盤算凌駕法定程序。賴政府若要挽回社會信任,該做的不只有道歉,而是立即提出各項人事名單,讓一切重回軌道,別讓延宕成爲常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