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起步區:構建“三創融合”體系 打響“衆創空間”金招牌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7日訊 近期,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大橋街道鵲華理想社區精心培育“衆創空間”服務品牌,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羣衆就業創業需求,創新服務模式,整合多方資源,打造“創就業對接+創技能提升+創產業培育”服務體系,探索出“家門口”共同富裕的基層實踐路徑。

搭建“家門口”就業平臺,顧家掙錢兩不誤

針對社區寶媽、空巢老人等羣體的就業需求,社區積極對接青島、章丘、濟陽等地工廠,引入手工零活加工項目,包括按摩器組裝、掛鉤排列包裝、禮品袋穿繩、耳釘項鍊包裝、繩結編織等,社區工作人員率先考察學習,帶着材料和技術回社區指導居民完成並送回。這些崗位時間靈活、操作簡便,居民無需奔波,在社區內即可完成工作,輕鬆實現“顧家掙錢兩不誤”。截至目前,已有30餘位寶媽通過此類崗位增加家庭收入,讓“帶娃不誤工,增收不發愁”成爲現實。

精準對接供需,破解“就業信息不對稱”難題

爲破解“就業信息不對稱”難題,社區與專業就業平臺深度合作,推出“崗位定製計劃”。通過線下崗位展示牆與線上小程序聯動,精準收集居民對工作距離、薪資水平的需求,優先推送周邊高薪崗位。無論是就近的社區服務崗,還是園區技術崗,都能通過“定製化”推送找到匹配人選,助力居民實現“離家近、薪資高、事業穩”的生活願景。

技能培訓“充電賦能”,拓寬職業發展空間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社區聯合部門及共建單位,常態化開展多元化技能培訓。從電工、養老護理等實用技術,到育兒月嫂、整理收納等服務技能,再到中國結編織、柳編等傳統手藝,以及電商直播等新興業態培訓,累計覆蓋居民500餘人次。技能的提升讓居民從“被動等待崗位”變爲“主動選擇職業”,就業道路越走越寬。

創業孵化“零門檻”,點燃居民創業夢想

爲點燃居民創業熱情,社區推出“零門檻”創業支持政策:居民可依託黨羣服務中心地址註冊公司,省去場地證明等繁瑣流程;“衆創空間”免費提供辦公工位,滿足初創團隊日常運營需求;同時免除水電費、網絡費等基礎開支,大幅降低創業成本。社區還安排專人對接創業政策,協助辦理營業執照、稅收減免等手續,爲創業者提供從“想法落地”到“穩步運營”的全流程幫扶,讓更多居民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

文化賦能,讓就業創業更有溫度

在促進增收的同時,社區注重挖掘本土文化,推動“指尖技藝”變成“指尖經濟”。 “衆創空間”內的特色產品角,成爲社區創業成果的展示窗口。這裡展銷起步區特色產品:石磨麪粉的麥香、豆漿飲品的清甜、小米酒的醇厚、太平寶西瓜的爽口,盡顯本土風味;更有社區少數民族居民帶來的民族服飾與手工藝品,一針一線間流淌着民族文化韻味。展銷不僅爲居民創業產品打開銷路,更促進了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團結,讓“創業增收”與“文化共融”相得益彰。

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發展,大橋街道鵲華理想社區正書寫着新時代“民生卷”。未來,街道將繼續深化就業創業服務,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實現人生價值,真正讓“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照進現實。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吳政宏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