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5歲童遭父親悶死 專家:離婚前後殺子兒虐風險高
基隆昨天發生一起父親悶死孩童案件,案情陸續揭露,孩童雙親正在離婚過程中,且因雙方發生爭吵拉扯事件,母親聲請保護令,可惜在覈發前,孩子不幸身亡。專家表示,根據兒虐案件分析研究,夫妻談離婚的前、中、後時期,最常發生施暴事件,尤其是有過親密關係暴力的家庭,在分居、離婚前後,應提高警覺,留意兒虐發生。
事發的案家沒有暴力歷史,且親密關係暴力評估量表屬中低風險,但仍發生虐待事件。臺大社工系名譽教授劉淑瓊說,過去所做殺子自殺研究,發現這類案件在夫妻談離婚前後特別容易發生,且施暴者多爲男性,當事人多面臨婚姻破裂,且對孩童監護權沒有把握,認爲「一切都是一場空」,心情幻滅、悲從中來導致暴力發生。
劉淑瓊說,這類離婚過程中施暴案例層出不窮,且虐待對象不只有兒少,曾發生離婚丈夫傷害丈母孃,甚至在法院審理前駕車撞死前妻等案例,對於討論分居或離婚的家庭,周邊親人應多加關心夫妻雙方身心狀況,且應該進行兒少安全評估,擬定安全計劃,對於家庭成員安全狀況進行規劃,適時隔離,才能避免憾事。
本案屬重大兒虐事件,已由地方政府通報,後續將送至衛福部進行案例檢討。劉淑瓊強調,各界應從兒虐被劇中學習,剴剴案之後,許多兒虐事件發生,部分民衆有如「鍵盤社工」,開始分析檢討,各界關心兒虐是好事,但不論是一般大衆,或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都應回到案件本身,找出可學習之處,共防止兒虐案件再次發生。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聯合新聞網》關心你:遇到家暴事件,請打113保護專線
基隆市府環保局清潔隊員簡男,涉嫌以枕頭悶死五歲幼兒,檢警昨相驗後將再解剖確認死因。記者遊明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