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遭父悶死 童子瑋:基市兒少處功能疊牀架屋
因爲發生5歲幼童命案,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痛批基隆市政府在兒少處的功能及業務分工上,與既有的社會處、教育處疊牀架屋。(張志康攝)
一名基隆市政府環保局的簡姓僱員,因爲與妻子打算與他離婚,竟在一時情緒爆發之際,親手將5歲的親生兒子給活活悶死。對此,基隆市議會議長童子瑋晚間在臉書發文,痛批市府兒少處在業務與功能上,與既有的社會處及教育處重疊,並要求市府全面檢討兒少處、社會處與教育處之間的業務分工,釐清責任、整合制度。
童子瑋在文中指出,基隆市長謝國樑在上任後,在市政府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兒童及少年事務處。他表示,他從不反對市府在兒童權益上投注資源,但這次悲劇出現後,市長及市府應正視:市府各局處的業務分工清晰嗎?有沒有需要立即改進的地方?
童子瑋認爲,雖然市府成立了兒少處,但社會處也仍在運作,但兩者之間其實都涉及兒少相關的工作,業務上確實可能存在不少重疊地帶。兒少處如果沒有順暢的跟社會處進行工作整合,很容易就會出現資訊斷裂或資源重複的情況。這就直接影響了需要服務的家庭,能不能在最快的時間就獲得協助。
童子瑋說,謝市府的施政報告中,「兒少」兩個字一次都沒有出現,而且細看兒少處負責的工作內容,幾乎所有的業務跟功能,都跟教育處、社會處重疊,像兒少暨家庭支持、資源整合、社區方案,聽起來都與原本社會處在做的事情沒有太大區別。他認爲,如果只是要營運一個「小愛公益樂園」,坦白說不用這麼大費周章。
童子瑋表示,若局處之間的業務會重複、對外難以辨認特色,不但會讓民衆無所適從,更可能讓關鍵案件找不到處理的單位,比如說,現在我們認定脆弱家庭的開案標準是什麼?由誰負責?還是依靠個別社工或主管的判斷來決定?
童子瑋表示,他會在議會要求市府全面檢討兒少處、社會處與教育處之間的業務分工,釐清責任、整合制度,並請市府儘速對當事家庭提供所需的實質協助,清楚說明整起事件的後續處理方向。
最後,童子瑋說,市府不需要疊牀架屋,把設置局處當成一種KPI,實際的責任再明確一點、資源整合得更完整一點,也許今天的結果就會不同。而現在,我們能做的,是不要再讓這樣的事重演。這樣,纔對得起這位孩子,也才能守護好基隆每一個家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