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臺灣關稅20% 野村:短期波動、AI供應鏈地位穩固
野村投信分析,臺灣20%的關稅低於今年4月初宣佈的32%,相較於韓國與日本僅15%的稅率,市場確實略爲負面解讀,不過,日、韓兩國的汽車產業在其經濟中佔比更高,且美國爲主要出口市場,因此在談判中可能以更高成本換取較低稅率。臺灣的製造產能則多設於中國與東協國家,中國的互惠關稅範圍爲37.5%至55%,但消費性電子產品爲20%;臺灣在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地的投資地區,關稅多在19%至20%之間,因此,野村投信認爲,目前臺灣稅率仍處於相對公平位置。
對等關稅20%稅率,野村臺股投資團隊持中性態度。認爲臺灣在稅率上不算吃虧,且臺灣的產能主要分佈在海外,例如中國大陸和東協,如果純粹僅考慮關稅水準,臺灣拿到的關稅與亞洲各國相比還算合理,重點是臺灣可能可以因此不需要再進一步擴大在海外設廠投資的金額。
姚鬱如則進一步分,從AI伺服器產業的角度來看,美國客戶從臺灣進口的零組件和產品成本可能會上漲20%,儘管如此,仍然低於在美國本土的製造成本。她說,一些臺灣企業已經開始增加在美國和墨西哥的投資,規避關稅成本,預計這一趨勢將會長期持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就中長期角度,全球對AI 伺服器的需求仍舊非常強勁,基本面因素會使臺灣在AI 供應鏈中的地位穩若泰山,並不會因對等關稅而改變。
即便短期內市場情緒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姚鬱如認爲,高效能運算(HPC)和AI 相關產業長期發展受到的影響確實不大,任何因對等關稅所導致的整理或回檔應視爲加碼臺股的時機。不過,姚鬱如也說,建議對某些產品(例如消費性電子產品)保持審慎態度,因爲今年上半年需求已提前拉貨,可能導致2025 下半年相關業者庫存水準上升。因此,野村臺股投資團隊對下半年的看好族羣,會聚焦在相對較不易受對等關稅影響且產業需求強勁的AI供應鏈標的,若有回檔則爲加碼佈局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