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北採油管理區“小切口”撬動提質增效“大變化”

今年以來,勝利油田魯明公司濟北採油管理區紮實作好“三大計劃”一體化運行,堅持以“事前算贏優化效益、一倉四庫保障接替、聯動優化提升質效”爲基礎的動態配比生產優化運行機制,推動“三大計劃”運行曲線從“計劃工具”向“經營引擎”的轉變。

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管理區油氣當量完成6.47萬噸,較計劃增長548噸,成本預算較計劃節約20.9萬元,經營利潤超計劃運行。

規劃好大方向

計劃到每一步

3月份,耗時三個多月,凝聚經營、技術和生產骨幹心血的《2025年濟北採油管理區生產規劃方案》初具規模,內容涵蓋了全年運行計劃、開發工作量和生產運行三大部分。

這個方案是魯明公司副總工程師兼管理區執行董事、黨支部書記勞偉帶着大家摸排井史、理清自然遞減、細算噸油成本、摸準盈虧平衡,對這個勘探開發30多年的老油區年度“三大計劃”運行的總綱。“只要切中要點,掌握主動,就能將劣勢轉化成優勢。”勞偉說。

老油區存在諸多生產難題,設備老化、穩產難度大、人員結構矛盾突出。

“規劃方案清晰記錄着每一個生產節點,每天我都會翻閱其中的內容,已經幹了什麼,還有什麼沒幹,一目瞭然。”時間過半,管理區油氣開發主管師李煥桌上的這本規劃書滿是摺痕和劃痕。李煥的大部分工作都在“開發工作量”部分,其中包括措施三庫、新井工作量、水井工作量和增壓注水工作量。每項工作都有具體的時間節點和負責人,這本規劃更像是她全年工作的“指導書”,進度如何,心裡清楚。

經過運行實踐,管理區生產經營工作穩中有超,大方向明確,小目標精準,這讓基層基礎工作更加堅實有力。

工作形成閉環

確保運行質效

結合年度生產經營任務目標、重點工作和階段性投入情況,管理區排出年度“三大計劃”運行曲線,根據產量安排和成本投入計劃,對每個季度的重點工作進行排序,每季度工作各有側重,工作部署從整體到細節,步步不落。

針對無新增區塊儲量和工藝措施難度大等問題,濟北採油管理區以區塊分析爲基礎,提前摸排側鑽井、扶長停和措施“一倉四庫”工作量,定運行節點、定施工週期、定增油貢獻,將重點穩產增產的工作量形成年度運行大表,支撐起年度生產計劃、投資計劃和財務預算三條曲線的前瞻性儲備運行。例如,一季度投產的12口新井,去年底完成各項審批,新的一年投產見效,三個月貢獻產量834.9噸。

針對老油區的開發規律,這個管理區開展常態化單元動態分析,確保一體化方案不低於6個,措施井儲備規模在30口的合理區間內,形成“措施論證—效益評估—結果入檔-動態更新”的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構建起經濟效益—技術可行性—儲量動用率—採收率提升值的四維評價體系。

同時,他們建立“4表2單”跟蹤執行評價考覈臺賬,把“一倉四庫”動態、措施井經濟效益、鑽井效益、計劃工作量和價值量執行率做成“4表”,抓實督導運行和效果跟蹤;創建“月度‘三大計劃’下達單”和“月度績效考覈兌現單”,管理區可以及時發現執行偏差、處置異常等情況,對運行曲線進行動態調整,確保運行質效。

作好動態調整

優化管理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成績有目共睹,存在的問題也在逐漸顯現,管理區則根據實際做好“三大計劃”運行曲線的優化調整。

當前很多攻堅任務,亟需複合型人才,例如,技術人員對油藏分析頭頭是道,但對財務經營知識卻知之甚少;再例如,各類系統跨多個專業,數據指標、工作量與效果分析就更需要綜合能力更強的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和調試,否則交互性無法提升。

爲發揮人才強基作用,他們採取“油藏開發+採油工程+財務經營”的複合培訓方式,每週二晚上開展培訓,確保管理區40歲以下的骨幹複合型培養率超過80%,努力培養具有一定油藏經營專業基礎的複合型技術人員,爲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不僅如此,他們還強化新入職高校畢業生的培養力度,形成一套完善的培訓制度,根據每個階段的需求指定輔導老師,包括講理論課的管理區班子成員、現場指導的班站員工、專業講解的技術人員、解決疑難雜症的技師。今年5月份,7名新入職大學生參加油田技能鑑定初級工考評全員通過。

“人是計劃執行的實施者,人員素質決定工作效率和質量。”勞偉表示,在提升工作質量的過程中,管理區將人才培養納入“三大計劃”中,把每一項計劃都定實,從而提升工作質量效率,讓企業發展和人才成長雙向奔赴、互利共贏。(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