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小切口”撬動全面育人“大融合”
足球被譽爲“世界第一運動”。發展振興足球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今年以來,山西省政協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足球振興發展的意見》精神,落實省委相關工作部署,由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牽頭,聚焦“校園足球振興發展”組建3路調研組,深入太原、呂梁、臨汾等地察實情、尋癥結,組織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召開多場座談會,謀良策、聚共識,爲破解校園足球發展困局把脈開方。
校園足球的現實困境:場地不足與師資薄弱
5月裡的一個清晨,省政協調研組走進太原市萬柏林區河北街小學校。教學樓前的空地上,孩子們正用粉筆在水泥地上畫着足球場線,體育老師李建國抱着用布塊、糠皮自制的足球苦笑:“全校佔地僅15畝,運動場所只有這一塊水泥地,一腳長傳,球就飛到了高架橋上,孩子們只好踢自己‘研發’的足球,軟塌塌的,像個枕頭。”這並非個案,省政協部分領導在調研中發現:在全省5239所中小學中,僅有41.3%的學校擁有足球場,3077所學校的孩子從未踏上正規草皮,部分農村學校的足球課由數學老師兼任,足球課成了“黑板上的戰術推演”。
當調研組走進太原市青年路小學,看到了基層小學因地制宜改造足球場的典型:教學樓屋頂被改造成5人制球場25×16㎡的標準場地,鋪着仿真草皮,下課鈴響,立刻涌進三撥練球的孩子。
“這是老城區學校的破局之策。”省政協委員、省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清據此提出“無足球場地學校清零行動”,建議因地制宜推廣5人制、7人制足球場地建設,力爭“十五五”期末實現全省中小學校全覆蓋。
“目前,全省共創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010餘所、‘全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6個、‘滿天星’訓練營4個,11所師範類院校均組建女子足球隊,但在專業師資配備上,仍有差距。如我省小學體育教師班師比爲6:1,距教育部要求的5:1標準還缺額2316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王立業建議,開闢退役運動員轉崗任教“綠色通道”,通過專項招聘吸納一級及以上運動員充實體育師資力量。
資源盤活與機制破題:從“建得起”到“用得活”
“場地建設是基礎,高效利用是關鍵。”座談會上,省政協常委、太原科技大學黨委書記白培康直指全省專業場地利用率不足30%的痛點,提出具體建議:推動專業場地、高校場館向附近中小學輻射開放,完善山西省足球陽曲訓練基地配套設施,提高場地利用率,將華艦集團改造的山西體育場打造成“白天學生訓練、晚間市民健身”的雙向利用樣板。
剛結束訓練的太原市河北街小學校女足隊員王璐揉着膝蓋說:“每天訓練很有收穫,但文化課怎麼辦?”她的困惑道出了“踢球沒出路”和“12歲退役”的共性問題:當足球夢想被學業壓力阻斷,很多足球的“好苗子”只能放棄夢想。
在山西體育職業學院,教練指着牆上的錦旗唏噓:2024年我們的女足隊伍闖入全國三大球運動會決賽圈,卻因經費不足,賽前一個月才湊齊隊服。
如何破解“12歲退役”和經費缺口問題?是校園足球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省政協委員、山西金融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宇提出具體對策:統籌體育、教育、財政等部門資源,制定校園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打通“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升學通道,允許足球特長生在市、縣區域內合理流動;支持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中北大學等4所高校成建制錄取優秀運動員;設立財政預算專項,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和“滿天星”訓練營每年給予一定的補助經費支持,對省級足球聯賽前三名、市級中小學足球聯賽前三名給予集體獎勵;同步引入社會資本設立校園足球專項基金,形成“財政保障+商業反哺”的可持續投入機制。
“如何有效激發基層學校的積極性,是我們關注的重點。”省政協委員、晉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張謹華建議,完善考覈評價體系,將足球普及率、學生體質提升率等納入素質教育評估指標,對成績突出的學校和教練員給予獎勵。
女足振興與特色辦學:讓優勢項目突出重圍
在臨汾市教育局的檔案櫃裡,鎖着一份未完成的賽事計劃。“去年市級聯賽因經費短缺停辦了。”負責人翻出文件,2024年省級聯賽雖有165支隊伍參賽,但女子隊僅41支,佔比24%。全省師範類院校71.4%的女生比例與女足冷清的現狀,映射着校園女足發展的嚴峻現實和發展潛力。 對此,省政協委員、山西師範大學科技部部長安建梅提出“三步走”建議:成立省級女子足球專項工作組,制定《山西女足中長期發展規劃》,2027年前推動企業冠名組建女甲職業俱樂部,提供一定數量的資金、場地支持;在全省50所中小學設立女足特色校,給予升學政策傾斜;增設省女子足球聯賽、青少年錦標賽,與海南瓊中女足合作建立學訓結合梯隊,解決“學訓分離”導致的人才流失問題。
省政協委員、山西大學運動與健康研究院院長陳安平建議,優化“班級-校級-市級-省級”四級聯賽體系,四個層級均設立女子組賽事,策劃“晉韻杯”等品牌賽事;鼓勵中乙球隊與學校共建青訓基地,定期組織球員進校園開展技術指導、友誼賽,通過“校園球探”機制打通職業通道;校企聯合開展運動康復等科研項目,提升訓練科學性、安全性;舉辦“校園足球主題日”活動,組織學生觀摩職業賽事,增強參與感。
理念革新與文化培育:合力才能激發活力
“體育運動特別是足球運動,在增強學生體質活力的同時,還能健全人格心智、錘鍊堅韌意志,有效提升抗打壓、抗挫折能力,培養規則意識、團隊協作意識等,但反觀我省,僅有28%的學校將足球教育納入德育體系。”對此,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軍、山西工學院原院長吳躍煥等省政協委員建議:要大力培育校園足球文化,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健康、快樂、進取的足球理念;構建“體育俱樂部+四年一貫制”課程,學生自主運營賽事以培養組織能力,通過俱樂部管理鍛造領導力,在賽場執裁中內化規則意識,以校園足球“小切口”撬動全面育人“大融合”。
“據隨機抽樣調查,有62%的家長反對孩子參與足球訓練,如何革新教育理念、培養運動興趣是個關鍵。”針對社會認知偏差與參與動力不足,省政協委員、山西師範大學原副校長王雲建議,可在小學推廣設置趣味足球課程,中學將足球納入中考選考,高校綜合評價增設特長加分。同時,支持創作足球主題精品力作,製作足球動漫遊戲、建設足球名人數字館、設置虛擬球星訓練營、歷史經典賽事VR重現場景,以年輕化語言傳播足球文化。
“推進足球振興發展是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撐、拉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基石、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省政協領導表示,省政協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落實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全面深化體育改革、夯實人才根基、完善基礎設施、盤活現有資源、培育足球文化等重點任務,持續調研、接力建言,以助力校園足球振興發展爲抓手,合力鍛造“五育並舉”的時代新人,爲助力山西體育強省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貢獻政協力量。(記者郭寧 通訊員劉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