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細胞治療產業化 日本住友製藥全球首家申請上市
大阪萬博今年展出澤芳樹教授團隊以iPSC技術培養出一顆直徑2公分的跳動心臟。(圖/三顧)
今是世界長者日,超高齡社會之下,不僅要活得久,也要活得好。日本住友製藥(Sumitomo Pharma)正式向官方提交全球首款iPSC衍生細胞療法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巴金森氏症,日立(Hitachi)也開發出自動化培養設備,被視爲iPSC細胞治療產業化的「第一槍」。臺灣iPSC儲存領導品牌三顧(3224)公司表示,iPSC新藥的上市,預告了未來將有更多疾病的新解方,若能預先儲存細胞,從自體細胞銀行「提領」自己最健康的細胞來治療,將不是遙遠的未來。
住友製藥申請上市的細胞療法,技術源自京都大學的開創性臨牀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這個創新療法已被納入日本「SAKIGAKE審查體系」,享有優先審評資格,可望加速上市。此外,住友製藥更將在日本製造的細胞產品送往美國完成患者移植。
精通中醫與西醫的抗老醫學專科醫師潘天健說,日本的臨牀進展讓第一線的醫師非常振奮。從臨牀角度看,若患者能在健康時就預先儲存自己的iPSC,未來不僅能省去免疫配對的漫長等待,避免異體細胞的排斥風險,更能確保細胞來源的品質與健康狀態,大幅提升治療的成功率與可及性。
日本大廠日立(Hitachi)已開發出符合GCTP(再生醫療等製品之製造管理及品質管理)標準的iPSC自動化培養設備,並已交付住友製藥使用。此舉被視爲iPSC細胞治療產業化的「第一槍」,這股國際趨勢,也牽動臺灣生技產業的佈局。
大阪萬博今年展出澤芳樹教授團隊以iPSC技術培養出一顆直徑2公分的跳動心臟。(圖/三顧)
三顧集團是臺灣取得iPSC技術發源地-日本京都大學iPSC Academia Japan, Inc.合法商業授權的企業,更領先同業推動「iPSC家族儲存」的商業模式。子公司樂迦再生位於竹北的全自動化PIC/S GMP廠預計明年啓用,將成爲未來iPSC衍生療法的製造基地,實現從前端儲存到後端製造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搶攻龐大的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商機。
三顧執行長楊瀅臻表示,iPSC是從血液或皮膚細胞逆分化而來,它相當於每個人最原始、最年輕的生命備份。若能預先將這些充滿細胞製成iPSC並儲存起來,就等於是爲自己建立了一座個人專屬的自體細胞銀行。當像帕金森氏症這樣iPSC衍生的細胞療法上市時,從銀行中「提領」自己最健康的細胞來治療,就不是遙遠的未來了。自體的細胞不僅沒有免疫排斥的問題,更掌握了治療的黃金時機。目前已經有許多iPSC衍生療法進入臨牀試驗後期,預期在住友製藥之後,將有更多新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