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能完全回美生產?分析:部分製造有機會

商務部盧特尼克表示,蘋果手機移回美國生產沒有問題,可用自動化取代人工。(歐新社)

川普總統說蘋果公司(Apple)若不把iPhone移回美國生產便將面臨25%關稅。「美國製造」(made-in-America)iPhone只是成本太高,還是完全不可能達成?華爾街日報(WSJ)分析,短期角度來看,川普關稅意味iPhone手機變貴,但川普長期目標是讓高科技製造業迴流美國,包括蘋果旗下最賺錢項目。

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4月初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面對全國」(Face the Nation)專訪時表示,數百萬工人爲iPhone手機栓上小螺絲的製造過程將會回到美國。他說,屆時製造過程將採自動化。

不過,iPhone是由來自不同國家的複雜零件組裝而成,主要組裝地點在中國,中國電子製造業經過一個世代的發展,已經臻至完善。美國並沒有類似中國的製造設備,也沒有具備充分技能的足夠勞工,能夠以相同規模組裝iPhone。

來自制造業、科技界專家一致同意,要在美國國內興建整套的iPhone零件、組裝生產線,實際上是辦不到的。但如果把某些製造線拉回美國,則有機會做到。

數十年來專門研究全球製造業的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榮譽教授葛瑞費(Gary Gereffi)說,iPhone內含來自40多個國家的零件,其中最複雜、最專業的零件大概來自六個國家。

目前iPhone使用的零件大多在中國或附近地區製造,中國因爲接近臺灣、南韓、日本的地理條件而受益。

葛瑞費表示,讓iPhone在美國組裝的唯一可行之道是重新建立供應鏈,把部分關鍵組件的製造轉移到廣義的北美地區,例如墨西哥與加拿大,甚至包括西歐。如果iPhone在美國組裝想在未來三年到五年之間實現,還是要依賴亞洲生產的零件。

在美組裝iPhone需要大量勞工與機器人,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戴廷龍(Tinglong Dai)說,美國勞工嚴重不足。無法僱到人是美國工廠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