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將漲破11萬? 分析師示警「美國製造」代價超驚人

▲目前蘋果手機晶片大多由臺灣製造、螢幕來自韓國,部分零組件來自中國,最後的組裝幾乎都在中國進行。(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日公開點名蘋果公司(Apple),若未來在美國販售的iPhone不是美國製造,將被課徵至少25%的高額關稅。對此,科技分析師直言,這項要求幾乎是不可能任務,一旦真的在美國生產,一支iPhone的價格恐高達3500美元(約臺幣11萬元)。

根據CNN報導,川普24日在「真實社羣」(Truth Social)發文表示,他早就告知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希望在美國販售的iPhone都得在美國製造,不能再仰賴印度或其他國家生產,「否則蘋果就得繳交至少25%的關稅。」

然而,金融服務機構Wedbush Securities科技研究主管艾夫斯(Dan Ives)在受訪時坦言,川普的構想根本不可能成真,要在美國複製目前設置於亞洲的龐大供應鏈,成本高得驚人,「你要在西維吉尼亞州和紐澤西州蓋晶圓廠來打造那套供應鏈,那你會得到一支要價3500美元的iPhone。」

艾夫斯估計,若蘋果試圖將供應鏈中10%的產能移回美國,光是起步階段就得投入超過30億美元(約臺幣980億元),且需耗時三年。根據艾夫斯的資料,蘋果大約90%的iPhone產量都在中國完成。

▲川普2019年參訪蘋果工廠,蘋果執行長庫克親自解說。(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事實上,美國的手機零件製造與組裝早在數十年前就外移亞洲,當時美國企業選擇專注在軟體開發與產品設計上,這些領域的利潤更高,而這樣的策略,也讓蘋果成爲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並鞏固其智慧型手機霸主地位。

目前蘋果手機晶片大多由臺灣製造、螢幕來自韓國,部分零組件來自中國,最後的組裝幾乎都在中國進行。自從川普今年1月底就職以來,市場對關稅可能影響蘋果供應鏈感到憂心,導致蘋果股價至今已重挫逾14%。

儘管川普政府先前曾豁免手機與部分含半導體電子產品,不列入中美貿易「對等關稅」清單,蘋果仍受到與中國芬太尼毒品貿易相關的懲罰性關稅波及,目前需對中國進口商品繳納20%稅率。

蘋果執行長庫克日前在財報會議中透露,「目前進入美國的iPhone多數將改由印度出貨」,並坦言本季因關稅問題,蘋果可能要額外支付高達9億美元(約臺幣294億元)的成本。

爲分散風險並因應美中緊張情勢,蘋果早在今年2月宣佈,未來4年將在美國投入5000億美元(約臺幣16兆元)擴大本土投資。

不過艾夫斯認爲,即使蘋果積極在印度與巴西拓展產線,但若遭遇30%以上的關稅,未來勢必會反映在售價上,「如果關稅不到30%,蘋果可能還會自己吸收大部分的成本,但如果再高一點,他們就勢必要把一部分轉嫁給消費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