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醫師列「門診10不」1件事幾乎所有人都做過
ICU醫生陳志金分享門診10不,包括不要敲門、不要偷錄音、不要使用手機、不要隱瞞之前的就醫報告等。(鄧博仁攝)
臺灣就醫方便,民衆一有不適就跑醫院,不僅導致醫生看診時間越拉越長,部分民衆甚至會出現不禮貌、影響看診的行爲,奇美醫院ICU重症加護醫學部醫師陳志金列出「門診10不」,包括過診或加號不要敲診間的門,以及看診時不要用手機,這都是超多人常犯的錯誤,尤其是敲門。
陳志金今天在臉書表示,許多民衆就醫最常見的就是喜歡敲門,但不管是過號還是要加號,都應該等護理師開門時再說,還有很多民衆在看診時會用手機講電話、玩手遊,導致醫生講話被打亂,影響看診,以下是他舉出的門診10不:
過號了、要加號,出去之後纔想到忘了說的,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再跟她說,也不要敲門問「什麼時候輪到我?」、「我拿藥而已沒有要看診,可以幫我跟醫生說一下嗎?」、「我趕時間,可以讓我先看嗎?」以及千萬不要打電話進診間詢問「現在看到幾號?」干擾其他患者看診。
裡面坐着的人沒有三頭六臂,不要太好奇。醫生是「很帥」沒錯,待會就可以當面看個夠。
包括門診時講電話、手機不關靜音一直響、不要在看診時打手遊。
問你姓名、出生年月日是要覈對身分,不要不耐煩。那是爲了你的安全,因爲經常發生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患者。
讓醫師把心思花在替你解決問題上,而不是在提防你。如果真的有需要錄音,請先告知,互相尊重、信任很重要。
不要每個問題都要想好久,請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如果怕忘記,可以先寫在紙條上。
有之前在其他地方的就醫報告就先拿出來,不要來考驗醫生,「醫生,你說的跟上一個醫生一樣耶!」開誠佈公,纔是對自己最有利。
別用你在網路看到的、聽朋友、親戚、鄰居說的,來和醫師爭辯,他們又不幫你看病、也不用爲你負責。
不要叫醫生順便幫忙開和他專科不相關的藥和檢查,但是離開的時候,記得要順便把門帶上。
那是「時間相對論」,就像自己逛街購物和等別人逛街一樣,立場不同,對時間的感受也不同。在門外希望裡面看快一點,在門內就希望看慢一點。其實,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纔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