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敲診間門!醫列「門診10大NG行爲」:看診速度快是好事
▲敲診間門會影響其他患者看診品質。(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部分民衆的就醫習慣和禮貌不佳,可能造成醫護人員困擾,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門診十不」,包括不要探頭看、不要對詢問不耐煩、不要偷偷錄音等等,其中最多人犯的就是「敲門」,陳志金表示,不管是過號,還是突然想到有事情要跟醫生說,都要等護理師開門後再說。
ICU醫師陳志金在粉專發文,患者在診間外不應敲門、探頭,或打電話進診間詢問進度。他強調,這些行爲不僅會干擾醫師,也可能影響其他患者的看診時間,尤其是敲門,不管是過號、忘記跟醫生說的事等等,「一律請等到護理師開門的時候再跟她說。」
此外,進入診間時務必將手機關靜音,避免使用擴音或玩遊戲,因爲這些行爲可能打斷醫患間的溝通,「換成你自己在裡面的時候,你也不希望這樣被幹擾看診的。」
▲有事情等護理師開門再說。(示意圖/CFP)
對於看診過程中的互動,陳志金也提到,回答護理師詢問身份時應耐心配合,「那是爲了你的安全、爲你好!聽錯名字進來的、同名同姓的,經常有!」他也建議,看診前可以事先整理自己的症狀、發生經過、誘因、程度、頻率、對於身體的影響及改變,「不要對自己的身體這麼陌生」,如果有之前就醫的報告,直接拿出來,不要「考」醫師。
陳志金也提醒患者,不要輕信網路或親朋好友的醫療建議,並避免要求醫師「順便」開立與專科無關的藥物或檢查;看診的過程中,如果需要錄音可以告知,不要偷偷錄音,互相尊重。
他最後幽默表示,患者對看診時間的感受往往受「時間相對論」影響,門外希望看快一點,門內則希望看慢一點,「看得快表示你表達能力好、理解力好、病情不嚴重,問題纔可以很快獲得解決,應該要慶幸,不要覺得自己看的時間短就是吃虧啦。」最後他表示,這篇文章之前就有PO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提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