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渝車”愈跑愈智能

本報記者 喬然 王羣

明亮的廠房、揮舞的機械手臂、錯落有致的汽車零件,工人在各個崗位緊張有序地忙碌,新產品接連下線……在重慶市沙坪壩區的青鳳科創城產業園區,《工人日報》記者現場看到了一整套新能源汽車的製造生態系統。一輛問界M7約一半的車身部件均由該園區內配套企業提供。

沙坪壩區經濟信息委黨委書記、主任吳瑤熙向記者介紹,近年來,該園區着力打造“鏈主+優質配套”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全產業生態,推動以賽力斯爲鏈主的核心樹狀產業結構形成,在汽車“一體化+輕量化”領域,佈局從新材料到壓鑄設備、汽車模具、結構件的全產業鏈。

2024年,該園區完成產值529.7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整車完成產值356.1億元,同比增長169%,零部件產業完成產值169.5億元,同比增長106%。

“我們生產汽車不僅有效率,還要低碳環保。”入駐企業拓普汽車底盤系統有限公司的車間經理趙萬崗表示,爲推進建設綠色低碳廠區,工廠建設了5.5萬平方米約5.9兆瓦光伏發電設備,年發電量約500萬度,可實現“廠區每用一度電,有一半來自光伏發電”。

這只是重慶整個新能源汽車生態中的一個切面。

聚焦“車、路、雲”一體化發展的智能技術,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科研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以及產業化應用轉化平臺。從“製造”到“智造”,重慶也跑出了加速度。

“車路雲一體化”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領銜提出的中國方案技術路線,是汽車、交通、信息通信系統深度融合的典型複雜信息物理系統。

在重慶高新區的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西部智聯),網聯低速安放巡邏車、智能網聯研發平臺車、新能源智能重卡……智能車型讓人目不暇接。

8月8日,在廣州正式量產下線的新能源重卡T9,搭載了西部智聯旗下的孵化企業——智御維科(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車雲雙擎”御貓雲鏈平臺,其中的架構核心就是“車路雲一體化”。

該平臺的打造基於智能網聯、AI大模型技術,可以實現車輛、路側設備與雲端系統的無縫協同。通過獲取雲控基礎平臺與智能路側的感知信息,突破了單車超視距與感知盲區的侷限性。智御維科的CIO王秀峰向記者表示:“這輛車除了更智能外,相比以往傳統重卡,還有輕量化、低自重、更安全、更節能等特點。”

2023年11月,《重慶市“渝車出海”行動計劃》出臺,在政策指導下,重慶車企憑藉自身產品力加上“中歐班列”優勢,2024年重慶鐵路口岸整車出口實現 8.2萬輛,整車及散件出口貨值超86億元。

從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製造到智能網聯技術的試驗研發,從企業鏈路的綠色低碳到汽車系統的生態協同,從以往的“整車出口”到如今的“產業出海”,重慶汽車產業正朝着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的目標加速前進。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