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向智向新!福建傳統產業逐新潮

新華社福州8月21日電 題:向智向新!福建傳統產業逐新潮

新華社記者董建國、周義、王雨蕭

一枚小麪包是如何踏上“智慧之旅”的?一雙鞋能玩出什麼新花樣?近期,記者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採訪團在福建泉州和莆田等地調研觀察到,一批傳統制造業企業應勢而動、向智向新,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當記者來到位於泉州晉江的福建盼盼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廠,一股濃郁的麪包香撲鼻而來。從薯片起家,盼盼食品持續深耕休閒食品產業,如今已成長爲年營收超8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

在和麪車間,智能電子秤將牛奶、雞蛋、麪粉等原料配比精確到克,由智能投料系統送進揉麪機。麪糰揉好後,由多功能成型一體機將其分切成型、回盤、放入托盤,再準確落入模具。隨後,面坯被傳送到醒發室,經過90分鐘標準發酵後,進入隧道式烤爐進行烘烤。

這樣行雲流水的生產場景是如何實現的?這一切都源於公司的一場智能技術變革。

2023年,盼盼食品對生產車間進行智能化改造,引入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技術,把食品加工從傳統的粗放式生產向精細、標準和自動化方向升級。“和麪、成型、醒發、烘烤等七道工序都融入了智能技術的運用。”盼盼食品生產副廠長陸小君介紹,技術人員能夠實時掌握設備運行情況、溫溼度、產量等數據,爲產品質量保駕護航。

“智能技術的利用,讓生產全流程即視可控,同樣讓高標準生產變得可複製。數字化、智能化,引領傳統休閒食品企業轉向綠色高質量發展。”盼盼食品集團董事長蔡金垵說。

在晉江,除了食品加工產業,運動鞋、紡織服裝等產業也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錨定主業不停步,持續推動技術創新。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是許多國際知名運動鞋品牌的供貨商,常年專注鞋面生產。信泰公司智慧車間內,機器轟鳴,全自動電腦針織橫機滿產運行。公司總裁辦副主任許劍飛說:“以飛織工藝爲例,電腦一鍵下達編織指令,機器自動拉線成布,一名工人能夠同時管理10多臺機器。”

如今,信泰不再做純粹代工,而是深度參與客戶產品研發,成爲產業鏈創新重要一環。許劍飛說,完整的產業鏈綜合解決方案大大增強了客戶黏性。

一雙鞋能玩出什麼新花樣?在福建莆田雙馳科技定製工廠店,消費者只需脫下鞋襪、站上專用設備,等待15秒,面前的屏幕便會顯示足長、足寬、足弓高度等多維腳型數據。

福建雙馳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古瑋明告訴記者,基於這些數據,AI將爲消費者匹配適合的鞋楦和鞋墊,消費者隨後可自主選擇花色和圖案。下單後,工廠內的智能化流水生產線隨即啓動。最快僅需兩個多小時,一雙私人訂製的新鞋即可打包帶走。

“我們引進了全智能化飛織機、智能成型一體化生產線,實現裁斷、刷膠、成鞋整理包裝一體化,能快速提高生產效率。”古瑋明說。

如今,莆田市擁有製鞋及鞋材企業超過4200家,從業人員超50萬人。近年來,當地積極探索“品牌創新”與“智能製造”雙輪驅動的發展路徑,大力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激發出新的活力。

“傳統貼牌代工的模式下,一雙鞋的利潤大概是5%,而個性化定製的鞋利潤能達到10%以上。”雙馳公司副總裁朱益真說,目前工廠一年能賣出十萬雙個性化定製鞋。

隨着鞋服產業的“智轉數改”,新模式、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涌現,莆田鞋正撕掉“高仿”的標籤,實現向高端產品的轉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