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一線探新】 逐“綠”而行 向“新”發力
來源:人民論壇網
初秋時節,閩江源頭,生機勃勃。
行走在建寧大地,藍天映襯、碧水環抱,工廠車間機聲轟鳴,機械製造、農副產品加工、電商、文旅等行業欣欣向榮,產業發展活力迸發。
建寧,位於革命老區福建省三明市,是個山區小縣,同時又是農業大縣,生態資源豐富,素以種子、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產業而聞名,俗稱“建寧五子”。除了農業以外,主要產業爲非金屬建材業、食品加工製造業、造紙業等,總體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基礎薄弱,缺乏主導產業。
如何下好老區建寧這盤“五子棋”?如何利用生態優勢,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一產向二產、三產延伸,構建全產業體系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帶動百姓增收致富?今天,我們走進建寧一探究竟。
以綠爲底,開啓生態農業發展新篇
在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高標準制種基地,制種戶劉仙根穿梭于田間,與夥伴一起忙着爲雜交水稻人工授粉。“再有個10來天,中制的雜交水稻就可以收割了。”劉仙根笑着說。
建寧縣作爲中國稻種基地核心區、全國最大縣級種子生產基地,今年雜交水稻制種面積16.1萬畝,相當於2.2萬個標準足球場的規模。
不僅是雜交水稻制種,如今建蓮品牌也名頭響亮。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 蓮子種植面積5萬餘畝,年產通心白蓮4500噸,蓮農畝均增收7660元,2024年全產業鏈產值達27.43億元。小小蓮子,不僅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也成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在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中,運用綠色理念和現代農業技術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讓建寧農民嚐到了甜頭。縣裡利用這一優勢,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區域佈局,建好優勢農產品產業化基地,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目前,建寧縣特色產業正從“五子登科”向“五子興旺”轉變。縣裡藉助綠色優勢,抓好“五子”特色產業,突出產業融合、鏈條延展。
發展現代農業,還得學會“多腿走路”。走進福建文鑫蓮業食品有限公司車間,工人正有條不紊地對各類建蓮產品進行分類整理。從用幹蓮加工的蓮子米糊,到用蓮藕精心製作的藕粉……近年來,公司對蓮子產品的開發趨向多元,提高蓮子的附加值,一系列明星產品漂洋過海,把“中國味兒”帶到世界各地。據瞭解,2024年,建寧縣以“五子”爲主的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達113.85億元,比增2.73%。
五子四業,因地制宜優化產業體系
走進建寧經濟開發區,福建味蕾跳動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分工協作,將製作好的竹筍預製菜品檢驗、封裝,一派繁忙的景象。
該公司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以生產清水筍、調味涼菜筍、竹筍預製菜等多個產品爲主的農副產品系列深加工企業,可實現年產筍製品5萬噸,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湖南、江西等地。
“今年,我們將把主要精力放在筍預製菜產品生產上,目前泡椒春筍、蔥油春筍、酸菜春筍等產品已陸續上市,接下來還將研製更多新產品。”公司董事長黃善忠說。
發展以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爲主的預製菜產業,是建寧縣因地制宜重塑產業體系的重要一環。
爲全力抓好產業融合,建寧縣着力構建以種子、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和農林機械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電商、文旅等“五子四業”爲主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增強“五子”產業競爭力。加快推動種業數字化、機械化、組織化改造,抓緊抓實“種稻糧”一體化、省級種業科創平臺等重點任務,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農林機械裝備製造產業取得突破。緊盯建平臺、引龍頭、抓配套、促創新、定政策等5個重點環節,積極招引、培育農林機械裝備製造及其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產業由機械化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做強農副產品加工業。將預製菜產業作爲農副產品加工業新賽道,以市場需求爲導向招引產業龍頭企業,帶動貿易、生產加工、冷鏈運輸等配套完善,積極發展壯大預製菜產業。
培育電商業態。加大對電商產業的扶持培育力度,抓好國際陸港、海外倉等硬件平臺建設,加快打通跨境電商貿易渠道。
做旺文旅經濟。發揮好縣屬國企龍頭作用,整合縣域內外“吃住行遊娛購”企業資源,形成緊密型利益聯結紐帶,推動綠色品牌向江西輻射、紅色資源向全省推介,不斷提升文旅產業整體品質和競爭力。
山水萬程,步履不停。展望未來,建寧縣將持續深化拓展“三爭”行動,深入推動“四領一促”工作,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爲依託,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着力構建以“五子四業”爲內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鏈,以產業創新發展帶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曾程 陳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