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賦能 向新而行!涇縣探索文旅發展新路徑

在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涇縣坐擁豐富文旅資源,吸引衆多外地資本青睞,卻因大量資源地處城鎮開發邊界外,面臨項目落地的土地要素保障難題。面對挑戰,涇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迎難而上,以改革創新爲“金鑰匙”,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入股聯營改革,全力破解發展瓶頸,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先行先試,勇當改革“排頭兵”

涇縣主動對標先進,深入學習山東莒南、重慶大足、江蘇溧陽等地成功經驗,積極爭取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政策支持,研究制定《涇縣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實施方案》《涇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興辦企業的實施辦法》。秉持“一任接着一任幹”的決心,在全省、全市率先開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入股聯營改革探索。

截至目前,涇縣在改革實踐中交出亮眼答卷:64宗、620.9173畝土地成功入市,29宗、488.79畝土地實現入股聯營,有力保障78個文旅及相關項目順利落地。2025年2月28日,涇縣作爲“安徽省入市試點工作縣”唯一代表,亮相自然資源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工作座談會,其改革經驗備受矚目。

摸清家底,築牢發展“根基石”

爲確保改革精準發力,涇縣紮實開展存量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大起底”行動,全面摸清土地“家底”,分類建立數據臺賬,搭建動態更新儲備庫,實現土地資源的滾動管理與高效利用。目前,全縣307宗、2531.19畝閒置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已全部完成自然資源部上圖入庫工作,爲後續項目精準對接、高效落地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引領,繪就發展“新藍圖”

涇縣堅持規劃先行,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的引領作用,嚴格落實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確權登記用途管制,科學佈局集體建設用地的規模、強度和開發時序。在規劃推進過程中,成果斐然:31個村莊規劃已批准實施,17個通過評審,12個正在編制;集體建設用地所有權登記完成4.7萬宗,其中4.3萬宗完成登簿並匯交省平臺,3.2萬本使用權證書順利發放,實現規劃與管理的有機結合,讓土地資源利用更加規範有序。

從改革試點的“破冰”到成果轉化的“燎原”,涇縣正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爲突破口,激活沉睡的土地資源,打通文旅項目落地“最後一公里”。未來,涇縣將繼續深化改革創新,書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爲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貢獻更多“涇縣智慧”與“涇縣方案”。(歐陽如晨、李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