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鬆“再發力”,將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形成合力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週三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
本次發佈會是繼去年“924”會議以來,金融三部門負責人再度共同出席,並介紹穩定股市、樓市相關政策,也是繼4月政治局會議後對相關政策部署的具體落地。
會上,央行重點介紹推出三大類型貨幣政策措施、十項具體舉措。三大類型包含,數量型政策,通過降準等措施,加大中長期流動性供給;價格型政策,下調政策利率,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也就是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的利率,同時調降公積金貸款利率;結構型政策,完善現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並創設新的政策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普惠金融等領域。
“這些政策措施表明,着眼於有力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穩定國內宏觀經濟運行,貨幣政策開始在數量型政策、價格型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三個方向全面發力。”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這是對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要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的具體落實。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也認爲,基於當前樓市與股市運行平穩,經濟基本面表現相對穩健,此次超預期降準或響應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
“更值得關注的是,央行本次降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0.25個百分點,包括各類專項結構性工具利率、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預計每年可節約銀行資金成本大概150-200億元,進一步緩解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趙偉說。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同步推出外貿企業專項支持方案:新增3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將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覆蓋全部外貿企業、對受關稅影響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優化出口信用保險,提供快賠預賠服務、支持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專屬金融產品。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迪指出,這將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支持,使得低成本資金直達小微外貿企業。意在保障對外貿依存度高、暫時遇到困難、產品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不抽貸、不斷貸。
“後續有望支持商業性金融機構爲境外項目創新貸款產品、減費讓利、提供優惠貸款利率以及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提供國際銀團、專項授信、內保外貸、境外項目融資和出口買方信貸等多類跨境融資產品。”張迪說。
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在會上還表示,將助力擴大內銷,強化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的融資保障,指導組建內貿險共保體,推出專屬產品,推動內貿險擴面提額,多措並舉支持、提振消費擴大內需,爲外貿企業拓銷路打開空間,助力加快內外貿的一體化。
他同時稱,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經營暫時困難的經營主體,“一企一策”提供精準服務。將加力穩定出口,優化出口信用保險監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優惠費率,實施快賠預賠,穩定企業接單和出口信心。
此外,發佈會提出要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央行將會向政策性銀行提供較大規模的資金支持,或釋放流動性支持政策性銀行發行金融債券募集資金。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員王運金指出,政策性銀行將按照市場化原則,可能會成立“穩外貿發展基金”、“科技創新基金”等,通過股權投資、專項貸款、股東借款、資本金搭橋借款等途徑投向相關企業,國開行可能會傾向於支持芯片半導體、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術、生物科技等領域,進出口銀行傾向於支持受關稅影響較大的外貿企業及其上游相關原材料製造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出臺恰逢中美經貿關係出現緩和跡象。外交部週三發佈消息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訪瑞期間,何立峰副總理作爲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
國泰海通證券分析師應鎵嫺認爲,短期來看,關稅摩擦對市場預期的影響相比於前期可能已在減弱,預期衝擊最大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不過從對經濟的影響來看,實際衝擊可能從4月數據開始逐步顯現,再加上當前內需還要進一步鞏固的背景下,更需關注接下來國內經濟基本面變化。
分析師指出,在外部關稅衝擊、內需還待提振的背景下,央行寬鬆週期預計將延續,接下來如果經濟壓力進一步增加,降息降準等仍有空間。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爲,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央行已將首要目標從國際收支與金融穩定切換至穩增長和促進物價合理回升,通過降準降息對衝外部衝擊,維持流動性寬鬆以支持內需。
“全年看,預計2025年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基調,與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我們預計全年央行仍有一次50BP降準,以及20BP降息。”李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