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洋模擬兩情境 看散裝後市
聚焦10月底登場的川習會,慧洋推演二情境,一是中國若恢復採購美國谷物,散裝運輸需求可望增加;二是中美互徵港口費可能各退一步,目前港口費對散裝船市影響有限。近期散裝航運運價持穩。圖/美聯社
慧洋-KY近年財報
慧洋-KY(2637)21日公告一艘新船4萬噸散裝貨輪加入營運搶市,已簽訂租家採指數連結型租約,近年新造節能船指數連結日租可達約110%~120%。
展望後市,聚焦10月底登場的川習會,慧洋推演二情境,一是中國若恢復採購美國谷物,散裝運輸需求可望增加;二是中美互徵港口費可能各退一步,目前港口費對散裝船市影響有限。近期散裝航運運價持穩。
根據BDI(波羅的海散裝運價指數)截至20日統計,10月以來BDI平均指數1,988點,略低於9月平均2,124點,但高於去年10月平均1,667點。
中美14日互徵港口費,主要影響大型海岬船運價波動比較大,中小型船受惠於北美穀物旺季挹注運輸需求穩定。
慧洋表示,由於美國關稅政策大致底定,一定程度消除市場的不確定性,散裝自下半年以來市況持續回溫,9月開始進入傳統北美穀物運輸旺季,雖中國爲降低對美依賴,停止採購美國谷物,但轉至南美採購,在航程加長下,散裝各運價指數保持穩定,且中美后續仍有談判空間。
市場原預料,中美互徵港口費將影響運力供給、貿易路線,但慧洋透露,目前看來對於市場與運價的影響有限。
慧洋新造船訂單還有14艘,有多達8艘輕便型新船將於明年交付。
隨着全球環保法規推進,包括歐盟碳稅、燃料倡議,皆造成燃油成本提升,帶動市場對於節能船舶的需求,慧洋持續穩健訂造節能新船,要在全球航運產業新一輪變革中站穩領先位置,爲股東與客戶創造長遠價值。
慧洋同步優化船隊,9月處分2艘小型輕便型舊船,累計前三季已處分7艘船舶,旗下最後1艘海岬型船舶將於今年底售出並認列收益,全年維持出售10艘目標不變,持續提升船舶營運效率。
慧洋自結9月每股稅前盈餘0.88元,前三季每股稅前盈餘2.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