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家庭看護工納入長照體系 石崇良:確實需一併思考規畫

衛福部長石崇良說,臺灣面臨少子女化,勞力人口將逐年下降,依國發會統計至2070年,15歲到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較2024年下降920多萬人。外籍看護人力規畫,確實在整個長照政策推動的範圍應要一併思考。記者沈能元/攝影

臺灣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人平均壽命突破80歲,但不健康年齡卻高達8年;65歲以上失能比率約16.5%,相當於10人就接近有2人失能。長照2.0是國家重要政策,提供日照、居服等長照服務,但對於重度需求者,若未送往養護機構,就靠20萬名看護移工承擔起長照家庭的照顧需求。本報長期關注長照政策,今更推出「陽光行動」持續追蹤「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新制上路3個月趨勢。

「80歲以上免評巴氏量表」上路3個月,申請案約8千件,勞動部換算全年可能有3萬多件,與之前預估的10萬件存有落差。勞工團體表示,原先認爲看護移工會因新制大舉轉換僱主的想法有「誤區」,因決定移工是否留下主要看勞動條件,但要真正爲長照家庭提供後援,應把家庭看護工納入長照體系。

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參加「2025年衛生福利部所屬醫院第12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並於頒獎前接受訪問表示,臺灣面臨少子女化,勞力人口將逐年下降,依國發會統計至2070年,15歲到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較2024年下降920多萬人。未來臺灣不論在醫療、長照上,人力的問題都是非常困難克服的挑戰,所以,外籍看護人力的規畫,確實在整個政策推動範圍應要一併思考的。

另,家總等民團倡議,失能者評估申請外籍看護應以照顧管理評估量表(CMS)取代巴氏量表。衛福部長照司表示,巴氏量表與CMS設計目的不同,巴氏量表爲申請聘僱外籍看護所需,CMS爲評定長照使用者等級及可使用給支付額度,評估時間長、流程複雜、量表至少80題,計有28頁,且須共同評估失能者及家庭照顧者。

若外看醫療專業評估以CMS取代,必然影響及排擠長照申請需求對象的評估時效。長照司指出,目前聘僱外籍看護應以醫療專業判斷爲準,勞動部公告可評估的醫療院所全國逾900家,同時也提供專業到宅評估服務,民衆可向地方政府申請,減少失能者奔波,而現階段放寬的多元免評對象,已包含使用長照照顧服務6個月以上者,讓聘僱移工跟長照服務端有更緊密的連結。

至於,若有癌症診斷證明開立需求,民衆可在就醫醫療院所開立,未限制要在上述規定的醫療院所。

爲長照家庭提供後援,應把家庭看護工納入長照體系。對此,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臺灣面臨少子女化,勞力人口將逐年下降,依國發會統計至2070年,15歲到64歲工作年齡人口將較2024年下降920多萬人。外籍看護人力規畫,確實在整個長照政策推動的範圍應要一併思考。記者林俊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