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規畫師 爲家庭設防護網

富邦人壽業務襄理、2025年國際華人龍獎傑出業務白金獎吳柏辰。(本報資料照片)

隨金融科技發展,網路投保便利性高,商品選擇也多元,不過,隨年齡增長、家庭責任變大、財富管理需做更精緻規畫,甚至有稅務、資產傳承等需求,更需要有核心職責、專業保險業務員替家庭風險把關,並做好周全保險規畫;保險業務員如同房屋裝修、室內設計師角色,若能有觀念、理念契合者提供服務,擔綱家庭保險規畫師的工作,不僅將未來風險提前防範,透過定期檢視、保額或保障動態調整,也讓保費能花在刀口上,築起家庭保障防護網。

首先,保險的意義,不只爲了賠償損失,最重要的目的是,不被突如其來的意外,打亂個人、家庭原有的生活節奏,風險改變可能是小浪花,但最怕的是足以顛覆人生的變化;「看清風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規畫保險前,我們需要有宏觀角度,由第三者角度幫忙,先看清風險、釐清自己能承受多少風浪。

保險規畫如室內裝潢一樣,要有足夠專業先畫「設計圖」,裝潢預算、拆除、泥作、木作裝潢、水電、油漆、傢俱等,若沒有事前規畫,優先順序出錯,屋主不僅多花冤枉錢,還可能不符使用而住起來別手別腳;例如,沒有設計圖,消費者只因週年慶打折或看到漂亮沙發就買回家,卻因尺寸不合,客廳擺設很不協調。

臺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隨平均餘命的增長,保險更需要全盤思考,若因喜好或好友推薦買了保險商品,可能保障很多,卻漏了最關鍵保障,因此,完善的保險規畫,就像好的室內設計師,需細微觀察保戶個人到家庭的整體格局,再去選擇最合適的配置。

更簡單來說,保險規畫師不只要挑選傢俱,更重要的是先了解保戶生活習慣、家庭成員、預算與風格,再從生活習慣、收入評斷整體需求,規畫出最適合保戶的生活空間,以醫療險爲例,不僅是醫療險本身的保障內容,從聊天過程中,要讓客戶瞭解,在醫療過程中,萬一發生收入中斷,如何設計出讓生活安心藍圖的規畫。

我認爲專業保險規畫師須具備下列關鍵特質,要有引導客戶思考、整合資源、長期計劃、解決問題的能力,懂「人」、懂「需求」、懂「規畫」才稱得上專業與理念契合;當具備以上專業特質,保戶不再害怕接到保險規畫師的電話,反而會期待他的出現,尤其在人生角色轉變,如轉職、成家、迎接新生命時,保戶會主動想起他,因爲保險規畫師不是來賣保險,而是來設計「人生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