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砸千億美元挺OpenAI!旅美學者揭臺積電地位警告1事
人工智慧競爭持續升溫,美國晶片巨頭NVIDIA近日宣佈,將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3日就提醒,臺灣在這波AI浪潮中短期內仍是受益者,尤其臺積電將因晶片需求持續走高而獲利,但長遠來看臺灣的戰略地位可能被稀釋。(圖/報系資料照)
人工智慧競爭持續升溫,美國晶片巨頭NVIDIA近日宣佈,將向OpenAI投資高達1,000億美元,建構至少10千兆瓦規模的AI資料中心,相當於四座胡佛水壩的發電量,預計在2026年下半年部署首批設施。對此,旅美教授翁履中23日提醒,臺灣在這波AI浪潮中短期內仍是受益者,尤其臺積電將因晶片需求持續走高而獲利,但長遠來看,隨着各國降低單一依賴、產業基地逐漸移向美國,臺灣的戰略地位可能被稀釋。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形容,這將是「史上最大規模的資料中心建設」,用來支撐OpenAI開發下一代模型,推動人類邁向AI「超級智慧」時代。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則強調,這座「超級大腦」的潛能難以想像。
除了與NVIDIA的合作,OpenAI近期還與甲骨文簽下高達3,000億美元的資料中心合約,並與軟銀合作啓動代號「Stargate」計劃,進一步顯示OpenAI已成爲AI投資浪潮的核心。
翁履中23日在臉書上也分享了產業界對於這種「資本循環」結構存有疑慮:NVIDIA投資OpenAI,後者再用資金回頭購買NVIDIA晶片,形同自投自售。有部分觀察家憂心,這可能誇大市場需求,掩蓋了AI產業尚未真正獲利的現實。根據估算,OpenAI若要實現營收正向,其用戶數必須從現有的7億暴增至20億,挑戰極大。
翁履中表示,這場合作表面是科技合作,本質卻是「利益結盟」與AI軍備競賽的縮影。他直言,NVIDIA此舉是押注未來晶片銷量,「說白了就是自己投資、自己賣貨」,這種閉環模式在微軟、甲骨文等企業間也愈發普遍。
翁履中進一步分析,AI運算力的競賽不僅是科技領域的角逐,更是美國透過技術輸出打造全球影響力的過程。NVIDIA除了在美國佈局,也積極投資英國、沙烏地等地,並宣佈與英特爾合作開發CPU,凸顯其全球野心。
他提醒,臺灣在這波AI浪潮中短期內仍是受益者,尤其臺積電將因晶片需求持續走高而獲利,但長遠來看,隨着各國降低單一依賴、產業基地逐漸移向美國,臺灣的戰略地位可能被稀釋。若未能從「造晶片」升級爲「制定規則」的夥伴,未來恐難確保持續掌握主導權。
翁履中強調,AI並非毫無風險的賭局,連OpenAI執行長Altman都提醒投資人勿過度樂觀。一旦用戶成長停滯,投資、建設、消費的循環斷裂,將衝擊整個供應鏈。他呼籲臺灣應及早思考如何在這場AI「創世紀」中扮演核心角色,「AI是無限寬廣的舞臺,但臺灣若不主動轉型,沒有人能保證我們會一直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