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冷革命3.0」水冷板、均熱片躍居戰略物資 雙鴻、奇鋐等搶商機
輝達AI新平臺Rubin與下一代Feynman平臺功耗恐高達2,000W以上,現有散熱方案無法因應,傳出輝達要求供應商開發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因應。路透
輝達AI新平臺Rubin與下一代Feynman平臺功耗恐高達2,000W以上,現有散熱方案無法因應,傳出輝達要求供應商開發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因應,要把多種散熱元件深度整合,單價是現有散熱方案的三至五倍,水冷板、均熱片更躍居戰略物資,蓄勢進入輝達「冷革命3.0」時代。
AI伺服器愈來愈熱,「一旦過熱就會導致整機停擺」,如何解熱成爲輝達重要任務之一,從2023年開啓首波「冷革命」,2024年開始醞釀導入水冷板,進入「冷革命2.0」,如今朝「冷革命3.0」時代邁進。
輝達每次發動「冷革命」都帶來全新大商機,臺廠中,雙鴻(3324)、奇𬭎(3017)、健策(3653)等散熱相關廠商均磨刀霍霍,準備大顯身手。
業界分析,AI伺服器散熱主流正從氣冷走向液冷,預料從GB300開始將全面邁入液冷,即輝達的「冷革命2.0」時代,惟輝達AI新平臺Rubin與下一代Feynman平臺因電晶體再次翻倍成長,算力持續大幅升級,功耗同步劇增,甚至可能達到2,000W至3,000W,屆時水冷板也將不敷使用,勢必要採取新技術因應。
供應鏈傳出,輝達要求供應商開發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因應,要把多種散熱元件深度整合,成爲輝達「冷革命3.0」技術主流。
就技術層面來看,傳統水冷板爲目前AI伺服器主流解熱方案,內部水道寬度約1至3公釐,通常貼合於封裝蓋上,並透過導熱材料(TIM)與晶片間接接觸,進而透過液冷方式帶走熱。
「微通道水冷板(MLCP)」則是導入微米等級的狹窄水道,並將均熱片、水冷板、封裝蓋、晶片進行高度整合,並可省略一層TIM,讓冷卻液更貼近裸晶,大幅提升散熱效率。
由於AI資料中心是由數百臺AI伺服器所組成,一旦散熱效率不佳,很可能導致機組過熱而全面停擺,茲事體大,「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崛起,讓水冷板與均熱片躍居AI產業新戰略物資,成爲供應鏈的核心零組件之一。
業界透露,目前包括雙鴻、奇𬭎與健策等國內散熱三雄都在積極開發「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術,相關方案是現有水冷板方案的三至五倍,毛利率也較高。
臺廠當中,雙鴻已率先送樣客戶進行測試,奇𬭎、健策也已有能力設計與生產,技術實力不容小覷,三家業者均在輝達「冷革命3.0」時代處於領跑的地位,準備搶食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