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財報震盪全球...H20、中國問題成隱憂?專家:短期營收放緩長線仍不變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

輝達依舊是AI人工智慧史上最關鍵地位的公司之一,但黃爸會累,輝達也會累,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輝達對經歷了兩年驚人的繁榮之後,成長正在慢慢放緩,AI的時代會繼續綻放下去,但巨人有時候也需要休息一下(結果只休息一兩天)。伊森首先來帶大家看輝達這次財報的成績單。

而在資料中心營收上,市場預期約$41.3B,實際 $41.1B,小幅低於分析師估值,主因在於中國市場限制(H20 出口受阻 + 美國政府要求15% 獲利分潤)。

輝達管理曾針對中國市場也認真說明,這季的表現(H20)確實拖累成長,第二季度沒有任何H20出貨給中國,管理層在 earnings call 提到「中國問題是短期挑戰」。

但Nvidia對Q3財測預期營收仍達540億美元(正負2%),優於市場預期的531億,而且這還不包含中國客戶的H20出貨,輝達只是根據其他市場的需求預期,如果美中能夠談妥,未來不管是H20出貨或是針對中國的特規晶片,應該都可以在Q3帶來更好的營收與獲利。

黃爸也表示,代理人工智慧正在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突破: 「由於代理人工智慧和視覺語言模型,我們現在看到了機器人和自主系統在物理人工智慧方面的突破」——並指出企業現在已經對人工智慧自動化「敞開了大門」。

明年大型客戶對 AI 原生應用程式的預測「非常非常樂觀」,該應用將繼續實現大幅成長。 AI原生新創企業的融資額從去年的1000億美元飆升至今年的1800億美元,營收也從20億美元躍升至200億美元,AI軟體應用或許將會成爲未來的新主戰場。

而伊森認爲黃爸在此次財報會議中最重要的訊息,是提出了對未來五年AI基礎建設的宏大預測,預計將有高達3-4兆美元的資本支出 (CapEx) 投入。然而,他強調,實現此願景的最大限制並非晶片或資金,而是「電力」。

因此,NVIDIA 的核心策略與競爭護城河,便是最大化「每瓦效能 (Performance per Watt)」,確保在有限的電力供應下,能爲客戶創造最高的算力與營收,從而鞏固其在 AI 時代的領導地位,未來要關注的是電力設備、散熱、能源與AI軟體應用這些方向。

過去,市場普遍認爲AI發展的瓶頸是GPU的供應量。但黃爸認爲真正的「硬性上限」是電力供應。

一座現代化的AI資料中心動輒需要數百兆瓦 (MW) 甚至吉瓦 (GW) 的電力,這已達到或超過一座小型城市的用電量。

電力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將直接決定AI基礎建設的擴張速度。而NVIDIA 的價值主張變得更加清晰:在電力受限的未來,NVIDIA 提供的是將每一度寶貴的電力轉化爲最大算力與商業價值的最佳解決方案。

那看到這邊相信讀者還是好奇,輝達盤後看起來是下跌的狀態,原因到底是甚麼?財報與展望都還算不錯呀,其實在伊森看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上下這兩張圖,也就是輝達的YOY開始逐漸放緩的事實,儘管整體Q2財報優於市場預期,尤其在EPS、營收總體與毛利率都交出漂亮數字。

但數據中心營收略低於預估,且整體營收開始放緩,雖然沒有改變長期AI強勁需求的格局,但股價下跌是可以接受的,期權市場本來預期會有6%的波動,現在看來只有3%左右,已經算是很溫和的表現了。

想知道更多產業與經濟趨勢?歡迎訂閱伊森的頻道:投資伊森

◎已獲得投資伊森授權,嚴禁抄襲,違者必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