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排審四接案 王醒之批環境部為臺電開綠燈、踩油門
環境部今天證實,26日召開的環評大會將審查四接案。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部今證實,26日環評大會將審查基隆「四接」開發案。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說,環評大會應本於專業性與獨立性,退回專案小組進行實質審查。環境部加速排審,還限縮公民參與,無異爲臺電「開綠燈」,更幫忙「踩油門」。
臺電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劃(四接)今年1月17日召開第六次環評初審會議,持反對立場團體及個人,不滿諸多問題未被釐清,拒絕離場導致無法進入閉門會議。環評委員投票決議,以「建議通過」及「不同意開發」兩案並陳方式,送交環評大會審查。
環境部今天證實26日召開的環評大會將審查四接案,王醒之說,17日環評初審中,仍有許多關於攸關基隆港航安、基隆城市安全、空污碳排總量、天然氣安全存量等疑義事項尚未釐清,環評委員僅被動聽取列席人員意見,沒有實質審查就直接送交大會。環境部加速排審,還限縮公民參與,無異於爲臺電「開綠燈」同時還幫忙「踩油門」。
王醒之表示,協和四接3.0版填海造地的填築區,與基隆市的水產動植物保育區完全重疊,基隆市長謝國樑先前出席環評會議,表示臺電應先取得市府同意才能排審,但環境部完全無視基市府的反對意見、無視環評作業準則的規定強行排審、強送大會,終究還是讓臺灣社會見證「環境部就是經濟部的小弟」。
王醒之認爲,環評大會不應在社會共識如此低的情況下強行通過此案,應本於專業性與獨立性,退回專案小組進行實質審查。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指出,從環評初審可50多人發言,到環評大會對待公民發言刻意限縮的設計,完全就是「開環評倒車」。面對社會爭議高的議題,依照環境部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旁聽要點,「必要時本部得協調不同意見代表入場旁聽」,就是要讓各種意見充分表達,而今不僅無法讓不同意見者公平表達,更變相鼓勵各雙方動員增加中籤率。
蔡雅瀅說,過往重大爭議案件,如國光石化、三接,爲求謹慎重,召開不只一次專家會議,且專家會議與專案小組會議分別召開,纔有充裕時間討論。四接環評初審時,環境部刻意將「專家會議」與「專案小組」混合召開,導致根本未充分討論。
蔡雅瀅表示,這次環評大會召開前的通知時間,疑似違反規定不足7天,更讓人覺得這次大會只是「走個形式過場」而已。她要求環境部應該將環評大會延期,同時要求經濟部即刻進行「政策環評」迴應社會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