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施家彰獲選美國桂冠詩人 第一首詩…微積分課堂上寫的
華裔詩人施家彰15日獲國會圖書館宣佈爲第25任美國桂冠詩人。(美聯社)
1950年出生於紐約、雙親來自中國的華裔詩人施家彰(Arthur Sze)15日獲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宣佈爲第25任美國桂冠詩人(U.S. Poet Laureate),今秋開始任期一年。對於獲得如此殊榮,他表示,推廣重點將放在從其他語言翻譯成英文的詩。
紐約時報分析,施家彰身爲觀察型詩人,作品以自然和意象爲基礎,最初是從翻譯中文古詩學到寫詩技藝。
施家彰受訪時說,隨着時間演進,自己的詩也愈寫愈長,經常帶有編列序號,標記從某個段落到另一個段落的觀點及語調轉變。他表示,自己創作的新詩看起來較爲簡潔,但希望能傳達更加深刻的意涵。
他說:「讀詩時並不需要覺得馬上能全部讀懂。」他表示,最棒的詩是透過聲音、節奏與韻律傳達訊息,透過反覆讀誦,詩意隨之浮現。
施家彰今年出版的「步入靜謐」(Into the Hush)詩集中,題目爲「紙袋燈籠」(Farolitos)的詩裡,開場就是沙子倒進棕色紙袋、每袋放有許願蠟燭的影像呈現:「這一生中,你可能試了又試,想點燃蠟燭,卻失敗了,失敗一次又一次;然而,放下一切,你再次畫下火柴,看到它冒出火焰。」
施家彰的父親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學工程博士,施家彰雖在紐約出生,但絕大多數時間都住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在美國印地安藝術學院(Institute of American Indian Arts)任教20多年。
施家彰在MIT就讀大一時,微積分課堂上做筆記時,突然不再聽講,翻到筆記簿後面隨手寫下兩段句子。當天晚上在宿舍裡,那些隨筆文字成爲他創作的第一首詩。
隔年他從MIT轉學到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告訴父母想當詩人的志向,但雙親聽了並不高興。
施家彰的詩集「玻璃星座」(The Glass Constellation)與「視線」(Sight Lines)等曾獲國家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羅盤玫瑰」(Compass Rose)入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並曾獲得古根漢基金會(Guggenheim Foundation)與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獎金。他曾出版12本詩集,去年獲國會圖書館終身成就獎。
施家彰的詩集「玻璃星座」(The Glass Constellation,最左圖)曾獲國家圖書獎。(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