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堰塞湖蓄水量大降剩15% 紅色警戒無法解除原因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洪患。記者劉學聖/攝影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洪災進入第三天,農業部持續監測堰塞湖狀況,目前水量已從9100萬立方公尺大幅降低,下降到1300萬立方公尺,蓄水量只剩15%,評估不會再有「大洪水」,但必須綜合考量天候、壩體穩定、河道土砂等狀況,才能解除紅色警戒,仍不能掉以輕心。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黃羣策今天說明,目前24小時密切監控,今天監測顯示,堰塞湖水量已從滿水位的9100萬噸下降到1300萬噸,是原本蓄水量的15%,壩體下切超過104公尺,評估目前不會有致災洪水。
黃羣策表示,雖然水量大幅減少,但溢流造成壩體大量土砂流進河道,這幾天上游也有大量降雨,仍在密切監控,仍需視天候狀況,研判殘餘壩體、水量及河道土砂狀況等綜合條件下評估安全無虞纔可解除。
林保署表示,考量災民有清理家園的需求,白天可以回家整理,但建議晚上還要是回到安置處所,也提醒民衆不要靠近河道,注意細胞簡訊,以策安全。
23日發生洪災後,地方人心惶惶,不時傳出「第三次溢流」的訊息,經濟部次長賴建信今天呼籲不要輕信假訊息,不要恐慌。
監測人員今天上午近10時在光復林道,拍攝堰湖塞狀況。圖/農業部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