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奪命 兩個月前雲林草嶺潭才驚險解危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清水溪河道今年7月因連日豪雨形成堰塞湖,後自然溢流恢復正常河道,圖爲8月6日拍攝,已看不到堰塞湖。圖/第四河川分署提供。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下午溢流造成至少14死、34傷,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今年7月8日才因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豪雨,造成土石崩塌阻斷清水溪流,形成堰塞湖,同樣受到關注,當時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一度示警有「立即危險」,所幸壩體土石松散,且已滿水位,兩天後自然溢流解除警報,目前已恢復自然河道。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昨下午溢流,造成光復鄉嚴重災情,根據監測,昨壩頂溢流30分鐘涌出1540萬噸的水,相當於6千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今年7月也因連日豪雨形成堰塞湖「草嶺潭」,第四河川分署表示,當時丹娜絲颱風侵臺,帶來強風豪雨,濁水溪流域清水溪上游出現豪雨等級降雨影響,7月8日傍晚在雲林縣古坑鄉清水溪河岸發生土石滑落,阻礙水流形成堰塞湖。
7月9日現場調查研判,堰塞湖壩體高度60公尺、壩長320公尺、蓄水量約2245萬立方,當時分署長李友平表示,初步研判該堰塞湖屬立即危險等級,「正在跟時間賽跑」,並向雲林古坑、林內、嘉義梅山、南投竹山等四鄉鎮發佈潰決警示。
所幸不久草嶺潭已達滿水位,加上土石較爲鬆散,產生自然溢流,第四河川分署副署長張朝恭表示,經連日豪雨水流衝擊,7月10日清水溪河道流況已趨穩定,堰塞湖水位已大幅下降23公尺,壩體中段經水流沖刷下切,形成底寬約72公尺的流路,恢復河道通洪能力。
張朝恭說,最近兩個月期間,古坑上游地區雖仍有大雨發生情形,清水溪流路都非常順暢,已恢復自然河道。
1999年921地震引起崛畓山大規模走山,崩落的土石在清水溪上游形成堰塞湖「草嶺潭」,後水利署在草嶺潭開洞引流湖水,直到2001年臺風豪雨沖垮土體,草嶺潭因而消失,經過20多年,今年7月8日幾乎同樣位置再度出現堰塞湖。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清水溪河道今年7月因連日豪雨形成堰塞湖,圖爲7月9日堰塞湖情況。圖/第四河川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