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糾紛、冒雨救援……重慶萬州民警上演“角色速切”

“警察同志,魚苗全進塘了,買家突然不認賬!我們真的沒辦法了……”

前不久的一天深夜,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大周派出所民警接到的一通報警電話裡,傳來了急促的求助聲。原來,外地司機王先生夫婦運送魚苗至大周鎮,卻因交易糾紛和貨車被困陷入雙重困境。民警聞警而動,快速化解該起矛盾糾紛併成功救出被困車輛,彰顯了“公安速度”。

快速化解魚苗糾紛

民警趕到時,買賣雙方正因價格爭執不下。原來,王先生按電話約定將魚苗倒入買家魚塘,但雙方對品種理解有誤。“我們跑了幾百公里,成本都搭進去了!”“這魚苗不對,我憑什麼按高價付?”雙方各執一詞。

出警民警詳細瞭解後,發現是雙方溝通時遺漏了品種細節。“魚苗已經入塘,不如按市場價折中處理?”民警提議後,又耐心解釋法律風險。經過半小時調解,謝先生最終同意支付合理貨款。“民警一句話點醒雙方,不然我們真要露宿街頭了。”王先生感慨道。

警民合力泥潭救車

糾紛剛平息,民警發現王先生的貨車因雨後路滑,輪胎深陷村道泥坑。車輛隨時可能側翻,夫婦倆急得團團轉。

“別慌,我們一起想辦法!”民警打開強光手電筒,冒雨在周邊尋找磚塊和石塊,墊在車輪下增加摩擦力。

“慢點踩油門!往左打方向!”經過20多分鐘的嘗試,貨車終於成功脫困。王先生看着民警溼透的背影,聲音哽咽:“你們忙到半夜,連手套都沒戴,幫我們搬石頭、清淤泥……”臨行前,民警還詳細標註返程路線,反覆提醒:“夜間山路多彎,一定要慢行!”

做優做實“田間警務”

此次魚苗糾紛的快速化解,正是萬州公安深耕田間警務、繪就平安“楓”景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萬州公安積極在農村派出所探索推行“田間警務”模式,將警務觸角延伸至田間地頭,及時迴應、解決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民警定期駐村走訪,在魚塘邊、果園旁設立“流動調解站”;針對農忙季運輸糾紛多發問題,聯合村委會提前摸排矛盾;他們甚至自學農業知識,只爲“和羣衆說到一塊兒去”。

“羣衆有矛盾,不管早晚,我們立馬上門調解;車輛困在泥路,民警比車主更熟悉哪條小道能通行。”大周派出所所長翻出工作日誌說:“坐等報警是懶政,腳踩泥土纔是警務。羣衆半夜打電話,說明真急了——這事不過夜,我們才能睡得踏實。”

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供稿